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8-14 17:52

2022届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汇编(一):“饭圈文化”之我见

  文题: (1)2021 年 4 月 28 日晚,事关《青春有你 3》选秀节目,一段为“打投”牛奶被倒 入下水道相关信息,开始在社交平台中饭圈类博主内小范围传播。 为选秀节目打投的牛奶,瓶盖上有二维码,一个二维码能投一票,为了给自己的偶像 刷票,疯狂购买牛奶,只为了瓶盖上的那一个二维码。扫完二维码后,竟然雇人倒掉,那 是新鲜牛奶,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已经倒掉了 27 万瓶。 (2)饭圈其实就是粉丝圈子、粉丝群体的一个简称。粉丝组成的组织和团体,自发地 给偶像助威或宣传,有人负责拍照修图发图,有人负责视频剪辑,有人负责其他人对自己 粉丝的评论,有人负责转发和数据。粉丝们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这种现象在中 国艺术研究院学者孙佳山看来,是“饭圈文化”越来越强调流量明星与粉丝个体成长的“伴 生性”,甚至将粉丝与流量明星打造成“老母亲养儿子”式的关系。 (3)粉丝文化一直面临着污名化和病理化的批判,为了拯救自己的社会声誉,粉丝会 选择追随偶像进行公益活动或是以偶像的名义进行公益活动,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为自己, 也为自己喜欢的偶像正名。在粉丝规模化的行动中,很多公益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真切地帮助到了需要帮助的人。 (4)很多人说起自己追星的目的——现实中有太多阻碍,使得我们没能完成梦想,而 明星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是被光辉笼罩着的,金钱、外貌、各类资源、生活状态,相 比之下似乎连理想、人生目标的实现都离他们更近一步。他们活成了我们梦想中的样子。 我们在无意识中会将他们的人生状态投射到自己身上,希望未来能一样优秀,这个投射形 成的影子就成了鼓励的目标。所以,追星,其实就是在追自己、追自己的影子。 为什么会出现“饭圈文化”?青少年为什么是“追星”和“饭圈”的主力?你怎么看 待这个问题?你觉得该如何解决相关的问题? 请通过对上面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
  一次为偶像应援的倒牛奶事件,再次将公众的目光引到了所谓“饭圈”与“追星”上。 关于这个问题,尤其是在近年内娱愈加魔幻的背景下,网内早已经有了不少讨论,大部分 都是对流量明星当道的质疑与抨击。这固然很好,体现了大家的价值观与认知都在向好的 方向发展;但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一切都是作为结果而非本质原因而存在的。
  网络环境的毁坏往往被归因于追星的那些人,但事实恰恰相反。某些群体通过媒体的 力量,营造了他们所需要的与环境导向,这些群体往往是“资本”控制的。资本对网 络的操纵是熟练的,力量是强大的,强大到任何人都很难不受其影响,更不消说三观还在 处于成形期的青少年。在媒体的冲击、渲染、造势之下,许多青少年的思想被错误的价值 观、金钱观所挟持,从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而这又反推了环境的持续恶化。青少年 们首先“拜倒于物质”,再“沉迷于消费主义精神”,在大吹大擂,偶像们被资本包装成商 品推向前台,被消费主义统治的群众们便毫不犹豫地为此买单,而当商品没有了价值,资 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它。
  过去的一些明星草根出生,许多人是因为与他们有相似的成长背景而把他们作为榜样。 但现在,明星们的闪光点似乎并不是他们的奋斗、坚持等可贵品质,而是极尽的奢靡、浪 费。周震南等许多明星,把“富二代”的身份作为自己的特点,受到了向往金钱、名誉的 粉丝的膜拜,这都是表现。偶像们本来起激励的作用,如今却被转化了重点,成为了金钱 与颜值的代名词,从而与初衷渐行渐远。
  追星其实不是问题,问题是它造成的社会影响。粉丝在被带节奏的情况下洗白偶像攻 击他人,为了给偶像应援不择手段,这早就成了微博与现实中的魔幻场景。很多人说大家 妖魔化饭圈,但爆出来的新闻的确实在让人难以产生好感。
  马克思认为,价值来源于运动。而一些流量明星仅靠炒作与包装就获得了别人难以企 及的资源与财富,想必这是不仅马克思,就连那些极端鼓吹庸俗经济学的人也始料未及的 市场乱象,通过这次的倒牛奶事件,相信国家早已意识到了资本浸入导致娱乐圈环境恶化 的严重性,会想办法关上这个脱离了经济规律四处作妖的潘多拉魔盒。
  而除了国家层面的控制,追星的正确观念,也需要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竖立。选择有 着可贵品质的人,把他们作为偶像,向他学习。追星所衍生的问题既为社会问题,就需要 每个人参与解决,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营造一个崇尚线 以理性还饭圈以纯净 欧乐莹
  “姐姐就是全能”“哥哥好绝、哥哥好帅”“你家正主好糊,你就别蹭热度了”……诸 如此类的词语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不断被更多人熟悉并使用。它们在时代的更迭中如 同速度愈来愈快的箭,最终指向“饭圈文化”四个大字。但在饭圈文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势的传播与普及中,饭圈生态也有趋于恶化的势头,相应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饭圈文化”的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总有遗憾和未完成的梦想, 而光鲜亮丽的明星变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想要让自己喜欢的明星更加夺目,便出现了“打 榜”“应援”“控评”这些行为,饭圈文化便孕育产生。而青少年属于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 群体,往往最容易被明星华丽的外表与出色的才华所吸引,且一旦陷入追星的圈子便无法 自拔,难以保持理性思维。久而久之,青少年在饭圈中所占的比例便越来越大。
  而近几年,饭圈中掐架的现象愈加严重。各种不堪不入目的话语开始慢慢充斥着这个 圈子。“饭圈文化”成为了“恶臭”“充满戾气”的代名词。在饭圈生态文化恶化的事实面 前,我们必须思考,良性的追星与饭圈文化究竟该如何创造?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追星观,理性追星。现在有许多人追星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恨不得将明星的生命视作是自己的,甚至想要形成“粉丝明星命运共同体”。这难道是良性 的追星循环吗?这是饭圈文化中混乱与无序的一面。再说到前几日一档选秀节目《看秀有 你》中,被曝出有粉丝通过雇人将打榜的牛奶倒掉,只留下对自家爱豆有用的瓶盖,这是 对于金钱、对于劳动力的浪费,是丧失理智的,酿成了巨大的不良社会影响。因此,理智 追星,保持理性的判断与思考能力尤为重要。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追星观,我们之所以追星,是因为我们在明星身上看到了光,看到 了令我们钦慕的品质,看到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而不代表要和别人掐架来证明明星的 伟大。我们的喜欢与追光,不应该成为自己的绊脚石。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爱豆与其他明 星的利益冲突,就开始恶意咒骂甚至侮辱其他明星,不能因为 XXX 家粉丝和自家粉丝互骂 就开始厌恶 XXX。我们必须明白,明星和粉丝是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具有距离性。我们 的思想与观念不能被自己的“喜欢”所影响。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
  我们可以追光,但在追光的同时,也要防止“引火上身”,切忌让无序且失去理智的火 焰吞噬我们的内心,切忌让“戾气”与“恶臭”之火焰吞噬饭圈。维护饭圈文化秩序,是 每个追星青少年的责任,更是所有人的责任。让我们以理性还饭圈文化以纯净。
  “助威”“打榜”......新的专业用语层出不穷,新的明星名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至此, 新的所谓“饭圈文化”已充斥人们的生活,这时常使人困惑难解又时常使人沉醉痴迷,颇 感矛盾。
  “饭圈文化”的存在并不悠久,其实也不过粉丝班子为明星疯狂支持的种种现象,称 其为“文化”未免有些不妥:一来,该现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蕴,也不具有良好的 影响力;二来,“饭圈文化”的存在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作用寥寥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因此我更愿称它为“饭圈狂潮”而非“饭圈文化”。
  探其本源,这实则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的伴随产物。人们为了 满足自身对于美好的追求,更愿意将自身投入到这个似乎充满梦想的领域。经济社会发展,
  所以更有时间和精力以投入;互联网进步,则更为追星方式提供极大动力。 “饭圈文化” 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也是理所应当的结果。
  然而,随着追星行为从欢呼捧场到助威打榜,“饭圈文化”开始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旁人 的谩骂。为什么?还应当归结于“饭圈文化”的表现形式。从“倒奶事件”到网络大战, 从“家产打榜”到攻击路人,“饭圈文化”的实现形式正逐步走向极端,追星者、饭圈女孩 们宁愿助力偶像纸醉金迷的生活却又逼迫自己选择更低的生活水平,“辛苦劳动几个月只为 一场演唱会”已成常态。对于病态的追星方式,追星者们仍乐在其中,但在旁观者看来, 追星已不再是曾经单纯的美好,而转为了由公司和明星双方共同维系的商业漩涡,在“饭 圈”中一次又一次地将所得利益推向。
  由此,无论是沉迷于其中还是不以为然,将“饭圈文化”正确改良,打造为更加优质 的娱乐体系才是最佳方案。为了打造更加健康、有积极影响力的“饭圈文化”,一方面,粉 丝要注重自我行为,不狂热推举自家明星,不作出极端追星行为,不为追星影响公共秩序; 另一方面,明星注重自我形象,塑造积极向上的公众人物形象,不一味依赖粉丝进行追星 行为,只可适当进行利益获取。公司在该方面也应把握好分寸。同时也需社会加大监管力 度,坚决杜绝病态追星,建立良好的娱乐环境。
  当价值百万的牛奶只为明星应援购买而被浪费;当只因他人说不喜欢自己的明星而群 起攻之;当流量明星只因家常小事便引起满城风雨,路人尽知。这让我们不禁开始思考追 星及其导致的种种乱象的原因。
  个人的需求变化是如今追星行为如此广泛的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水平的 不断增加,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已被愈发的满足。与此同时,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与 人之间的陌生感不断加强,使人迫切地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喜好或是追求。
  上述原因在青少年群体中更会被放大:随着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与父母之间争吵次 数的增多,更加之青春期内心情感的需求,青少年的精神需求比成年人更多,他们迫切需 要找到一个精神寄托点。而思想的不成熟,正确的暂未形成,也是其逐渐成为追星主体的 重要原因。
  人们的群体需要是追星扩散的土壤。随着社交平台的流行,人们开始在网上寻找与自 己喜好相同的人,并自然地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小圈子,在其中不断获得精神力量,随着 时间的推移,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而“饭圈”便在“追星”的土壤上产生。
  这些开始的初心可能真的只是“需求”与“热爱”,可是为何产生诸多问题,愈发被人 批评与指责呢?
  因为资本成了其背后最大的黑手与赢家。当“饭圈”群众人数越发广泛,也表明这个 群体消费能力更强。资本看到其背后巨大的利润与商机,找到合适的人迎合市场需要进行 包装,假借“爱他就要***”作为价值引导,甚至有“不买产品不配做粉丝”的言论,他们 利用受众群体本就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特点,最终导致民众价值观愈发偏激,最终导致了 “倒奶”之类事件的发生。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减少上述现象的出现呢?首先,需要整个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与价值导向,给予追星群体一个正确的理念;再者,需要明星本人表明立场,引导粉丝群 体向良性发展。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粉丝群体所已经结成的狂热仍会使其朝着偏 激发展,不然也不会有上述事件的产生,而娱乐公司追着利润的本性也无法起到根治的作 用。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国家强制力进行监督与指正,并加强对青年人一代的教育,前 者治标,后者治本,这样才可以减少偏激事件的发生。
  当流量与资本充斥于市场之中,或许我们应该静一静,想想自己的“明星”概念是否 过于狭隘。也许,我们更应该要去关注那些奋斗在抗疫医院的“白衣天使”,去关心那些奋 斗在一线的,去瞻仰那些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这些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有人说,这是一个流量称王的时代。也许,我们不能否认这句话,可是不管这句话正 确与否,我们青少年都应该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莫让“流量”引领价值。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明星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