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影视评论_百度文库 --]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 -> 影视评论_百度文库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凉点 2022-11-16 19:28
  人民干部人民选,选好干部为人民 凌寒独放的菊花 嫩芽 自行车上的行者 一枝独秀 女人花 万绿丛中一点红 百花凋尽菊犹在 一脚引发的官司 俯首甘为孺子牛 冬日里的红色希望
  大红灯笼高高挂,庭院深深锁青春 雪中的莲花 贫民的梦想,智者的较量 活着真好 孤单徘徊后,我还有坚强 张艺谋笔下的“王熙凤” 睡狮之醒 活着 一切皆为生活 有一种幸福叫疲于奔命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生活因挫折而美丽
  容易出现的错误: 1、口语化词汇特别多 他爹、多挣钱、孩他妈 2、层次不分明 并列式、递进式 3、字很潦草 陈华波、郑梦丹、郑玲、李达、蔡典、汪齐、 4、用例子来论证例子 5、分论点不够明确
  6、捏造事实、窜改人名 7、搞涂鸦艺术 8、专业词汇不多,甚至没有 9、对剧情流水式复述、没有把笔墨放在论证 上(例子要简洁) 10、不会适当分段,黑压压一片
  或为功利、或为抒怀、或为工 作…… 写作是让生命源源不断、生生不 息的方式,生命是短暂的,而文字却 可穿越时空,烛照千古,指向永恒。 记录自我人生历程、生活的点滴和、 黑白色调、多彩斑斓的故事,会让生 命更加丰盈。 曹丕: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对艺术家或对欣赏艺术的人来说, 马克思要求他们有“感受音乐的耳朵、 感受形式美的眼睛”。他说:“从主体 的方面来看:只有音乐对才能激起人的音 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 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懂得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经典名 片、商业特色、创作技巧。电影的假定 性、色彩的寓意、动画的超现实性;
   影评写作需要2个最基本能力,会看和会写。 很多人天生就喜欢看、会说,但是转化成为文字 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词不达意,支离破碎,希望
   3、对写作充满敬畏之心,热爱之心,知晓一些艺 术理论,如表现主义 云水谣  4、反复观看,写好提纲。
   人物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 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 会完全相同。  高大英俊、气宇轩昂、一表人才  人物性格:内在的。温柔、野蛮、泼辣、 阴险、稳重、幼稚、暴躁、内向、开朗、 善良、幽默等
   社会代表性、典型性  揭示影片主题思想  揭示导演意图  推动剧情发展  交代时代背景  对比,衬托人物形象
  美国著名导演弗•科波拉说:“音乐是 电影幻觉的生命。”法国著名导演帕•谢罗 说:“一部影片若无音乐,就如同一只脚 走路。所以若要我回到没有音乐的年代, 我宁肯不拍电影。” 音乐已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设置是否得当,将影响着 一部电影的整体艺术水平、形象塑造和情 感表现。
  形象塑造 情感表达、抒发感情 富有特色 配合画面 渲染气氛 转换时空 丰富细腻多元变化 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揭示影片主题 奠定影片感情基调 主观表现、突出电影主题思想 转化场景、拓展时空 多元化风格 提升观众感情 揭示时代背景 对比、突出 拓展观众眼界、展示民族风情
  《云水谣》故事梗概:  《云水谣》由上世纪40年代两个年轻人的邂逅开始。年轻俊朗的青 年陈秋水因做家庭教师而来到王家,并与王家千金王碧云一见钟情,两人 很快坠入爱河并私订终身。但适逢局势动荡,作为热血青年的陈秋水 为躲避从辗转来到,自此两个相爱的恋人被无情的现实分隔 两岸,唯有坚守着“等待彼此”的誓言相互思念对方。 与失去联络的陈秋水,为思念母亲徐凤娘与恋人王碧云而将名字 改为徐秋云作为军医的他奔赴朝鲜战场,饱经战争与炮火的洗礼。一边怀 着保卫家国的热血豪情,一边默默思念海岸对面的亲人。此时他结识了单 纯可爱的战地王金娣,就像他与碧云一样,这个小第一眼就爱上 了陈秋水,开始了对他执著的追求,并在战争结束后一直追随已援藏的他 到了当地的医院。由于海峡两岸的分隔,又几度寻找王碧云无果,在 这种绝望中,王金娣的真情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陈秋水,陈秋水最终与她 结婚了。  此时身在的王碧云则以儿媳的身份主动担负起照顾陈秋水母亲的 重任,并从此开始了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她发誓要用一生来寻觅爱人的踪 迹。直到68年她终于得知了陈秋水的消息——陈秋水和妻子双双殉难 雪山。  近60年过去了,一生未嫁的王碧云已两鬓斑白,但那段纯真美好的爱 情仍然深藏在她的心里。此时她的养女晓芮却在发现了陈秋水的踪 影……
  总制片人:韩三平 剧本原著: 张克辉 剧本改编: 刘恒 导演:尹力 领衔主演:陈坤、徐若瑄、李冰冰 主演:归亚蕾、秦汉、杨贵媚、梁洛 施、张致恒、朱茵 摄影:王小列 美术:卢月林 作曲:邹野 录音:郑春雨 剪辑:战海红 制片主任:卢君
  联合出品:中国电影集团 龙祥育乐公司 香港英皇影业公司 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上映日期:2006年11月24日 票房收入:3232万(2006年国内票房第8名)
   获奖经历  该片荣获第12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优秀电影技术奖。 导演尹力,编剧刘恒,以及男女主角陈坤和李冰冰分获 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优秀男女演员奖  该剧获第十届五个一工程特等奖  2007年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 叙事性文艺作品中以人物为中心的事件演变过程。由一组以上能显示 人和人、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构成。一般包括 开端、发展、、结局等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按照因果逻 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情 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 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 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高尔基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 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因此,情节的 构成离不开事件、人物和场景。  文学作品的情节安排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作品,情节各个组成部分 并不一定都很齐全,有的作品为了主题表现,人物刻画的需要,或为 了加强艺术感染力,还有意的把情节倒置过来,这在文学创作中是允 许的。
  (一)电影道具的含义 一指电影厂的造型部门,称道具车间。拥有 道具库,储存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实物道具。 二指物件:是和电影场景、剧情和人物相关 联的一切物件的总称。道具有戏用道具、效果道 具、市招道具、动物道具、贯穿道具、陈设道具 等。道具的作用是体现场景环境气氛,地区和时 代特色。道具有时起以物煽情的作用。电影道具 和戏剧道具相比有不可质疑的真实性,也允许作 假但要十分逼真。
         串联剧情 推动剧情发展 预示剧情 揭示人物身份、地位 揭示人物的性格 塑造人物形象 揭示导演意图
  色调是指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种波长占优势来 决定的,不同波长产生不同颜色的感觉,色调是颜色 的重要的特征,它决定了颜色本质的根本特征。
  色调在冷暖方面分为暖色调与冷色调:红色、 橙色、--为暖色调,象征着:太阳、火焰。绿色、 兰色、黑色--为冷色调,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 灰色、紫色、白色--为中间色调; 冷色调的亮度越高, 其整体感觉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其整体感觉 越偏冷。冷暖色调也只是相对而言,譬如说,红色系 当中,大红与玫红在一起的时候,大红就是暖色,而 玫红就被看作是冷色,又如,玫红与紫罗蓝同时出现 时,玫红就是暖色。
  色彩设置的写作变动性很大,在不同的电影有,同样 的色彩也会有不同的含义。灵活运用,巧妙掌握。
  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 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电视剧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 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一般分单 本剧和系列剧(电视影集)。 电视剧是随着电视 广播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在这幕后有一定 的推动作用致使一些电视剧网站孕育而生,比较 典型的分类电视剧在线观看网站很受大众的喜爱。
   ①由于电视屏幕的面比电影银幕小得多,因而,在电视剧 中一般都尽量少用全景和远景,大多采用中、近景和特写。 特写镜头不但在电视剧中频繁出现,而且延续的时间幅度 也大。它在电视剧中除有突出和强调作用外,还是叙述剧 情的重要手段。  ②电视剧中语言因素占有重要地位。由于面对面交流的特 点和特写的大量运用,使得对白和独白的作用大大加强, 一些电视剧还经常采用第一人称的自叙方式,本身就像是 一段长长的独白。电视剧的这种叙述方式,在家庭环境中 显得亲切感人。  ③电视剧特别适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示人物内在思 想感情的变化。有人认为,电视剧是对“生活的转播”。 荧屏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空前缩小,因而对演员的表演提出 一些特殊的要求,如力求生活化、朴实而自然,切忌舞台 表演中动作与声调的放大和夸张,需要较为本色的表演和 即兴式的创作,才能给人以“生活自身形态”的感觉。
  当代军旅题材 当代都市题材 当代农村题材 当代青少题材 当代涉案题材 当代科幻题材 当代题材
         年代背景为辛亥至1949年以前各类电视剧为近 代题材剧,可根据具体故事内容分为: 近代题材 近代都市题材 近代青少题材 近代传奇题材 近代传记题材 近代题材
     年代背景为辛亥以前的各类电视剧为古代题材剧, 可根据具体故事内容分为: 古代传奇题材 古代宫廷题材
  重大题材特指总局关于重大和历 史题材文件规定的题材,根据故事内容分 为:   重大题材 重大历史题材
  1、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1958年6月15日)  2、无产阶级文化大时期(1966年— 1976年)中国唯一一部电视剧:《帝国主义的反 修斗争》  3、改革开放后(1978年)的第一部电视剧: 《高山下的花环》  4、1980年,中国第一电视剧奖:飞天奖创 建  5 、中国的电视剧蓬勃发展1980年~1999年
  电视剧的评论和电影的评论在人物、 情节、音乐、道具、色彩等方面大同小异。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拍摄数量创下历 史新高,电视剧制作数量也实现年度增长 18.1%,电视剧交易规模达到43亿人民 币。全国33个城市、156个电视频道共播 出了1598部电视剧,比2003年增长了约6 %。值得提出的是,但当今中国的电视剧 市场很不景气,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神雕侠侣》一共有7个版本 1、 罗乐林、李通明版(1976年) 李通明版的小龙女几乎没 有什么花哨的妆扮,堪称最质朴的小龙女。虽然主角不 太著名,但扮演黄蓉的是米雪。 2、刘德华、陈玉莲版(1983年) 与《射雕英雄传》里的翁美 玲一样,83版的小龙女陈玉莲被很多金庸迷们奉为经典, 此后他人翻拍的相同角色,每每拿来与之比较,都只能 引来一阵非议。 就造型而言,刘德华与陈玉莲饰演的杨 过和小龙女,显然比第一代罗乐林与李通明要漂亮得多。 而真正让人折服的,还是陈玉莲本身性格中的“小龙女” 气质,与书中描绘的一样,陈玉莲荧屏下的个性就是外 冷内热,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让她来饰演这个 “冰清玉洁、白衣飘飘”的小龙女,最合适不过。就连 金庸本人也说:“到现在为止,我喜欢刘德华和陈玉莲 演的《神雕侠侣》,这一版的杨过和小龙女非常符合我 小说的味道。”
  3、孟飞、潘迎紫版(1984年) 孟飞、潘迎紫版本的《神雕侠侣》是在刘德华、陈 玉莲版之后所拍,为了不让曾引起轰动的香港“小龙女”夺了风头,的 电视台故意没有引进港版《神雕》,而是“本土制造”,自己拍自己的。 据 说制作的布景就花了新台币50万元,服装也重新设计制作,并且武打场面精 彩绝伦,在播出时取得了惊人的收视。该版本在制作上虽然不错,但演 员造型和表演上却很有争议,潘迎紫外型娇巧,讨人喜欢,但总体造型太过 于艳丽,让小龙女的清丽脱俗大打折扣,孟飞版杨过的整体形象上和小说中 的杨过不大符合,表现也中规中矩。但该剧在当时毕竟算大制作,这套戏在 内地放时,也引起收视哄动,大街小巷都在唱里面的主题曲《跃马江湖道》。 4、古天乐、李若彤版(1995年) 古天乐、李若彤这个版本成为了另一个经典。 对于很多8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古天乐背负长剑两束白发披肩和一身白衣的 小龙女相依的情景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经典镜头。古仔和李若彤在身形和 气质上相得益彰,演技也不错。同时,这个版本在现在也经常在一些电视台 反复播出,且每次播出收视都不错。因此,两人双双入围目前5个版本中 “最佳杨过”和“最佳小龙女”的呼声都很高。BR 这个版本在动作打斗 上也有独到之处,全真教的剑阵、古墓派的轻功、杨过和小龙女的双剑合壁 都让人印象深刻。电脑特技的运用也恰倒好处,功、降龙十八掌、一阳 指等各名家绝学都展现得非常有特点,引得小孩子纷纷模仿。同时,这个版 本也是目前最忠于原著的。 李若彤绝对属于“第一眼”小龙女。虽说拍这部 戏时古天乐与李若彤都还不是什么大牌,但李饰演的小龙女肤色白皙,双眸 有神,古装扮相不错,第一视觉上最能令人接受。李若彤饰演的小龙女清雅 绝丽,体现得无以伦比。与之前刘德华和陈玉莲的搭档相比,95年《神雕侠 侣》中的古天乐和李若彤无论从形似还是神似上,都显得更为冷艳。
  5、任贤奇、吴倩莲版(1998年) 对于这个版本,无论是金庸 本人还是大批观众,好像都是骂声多于赞声,人物造型 没有武侠片中江湖人士的感觉,看上去更像是一部古代 时装剧。 吴倩莲饰演的小龙女从头到尾一件白色衣服都 没有,头上的小辫子设计无意中创造出了一个“非洲小 龙女”,而且眼中不时寒光闪闪,有观众评价,这个小 龙女看上去比李莫愁还凶悍。片中那一口港台腔式的对 白,更成为诟病。 6、李铭顺、范文芳版(1998年) 新加坡产的小龙女范文芳扮 相轻柔,可远观不可亵玩,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美, 气质上比较接近原著。 范文芳与李铭顺搭档出演的这一 版本《神雕侠侣》,范文芳基本上没有引起太大疑义, 两人在外形和默契上配合得很好,但这个版本是所有版 本中最为“平静”的———没有多少赞扬之声,但也没 有多少骂声,范文芳也成了最中规中矩的小龙女。 7、黄晓明、刘亦菲版(2004年)
  (二)缺乏优秀的剧本 每年不足100部专业剧本 (三)拍摄质量低下 (四)评论片尾曲、片头曲及剪辑 神雕侠侣MV——江湖笑 (五)场面制作 神雕侠侣第48集 (六)英雄的回归 亮剑第14集 (七)对比中外电视剧
  一、什么是纪录片 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 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 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 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 艺术形式。
   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 1895年法国路易· 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 大门》、《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 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 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 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最 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片断和历史人物李鸿 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 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
             《华氏911》 《帝企鹅日记 》 《 微观世界》 《》 《 带摄影机的人1~3》 《迁徙的鸟》 纪录片《幼儿园》 纪录片《龙脊》 纪录片《英和白》 纪录片《沙与海》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
   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  《故宫》  《再说长江》  央视大型记录片:《唐之韵》
  1、纪录影像:  人类认识和发现世界的手段。  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 对“线、中国纪录影像的文化特征:  主旋律纪录影片的“大众化”  大众式纪录片的“娱乐化”  精英式纪录片的精神坚守
   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编剧 。周兵:1968年4月1日出生,中央电视 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制片人、中国纪录片委员会副理事长兼学术研 究院秘书长。1991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电视编导专业毕业, 在兰州电视台,任编导、摄像工作 。1997年:《周恩来》荣获纪录 片学术委员会特别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金鹰电视节特别奖,任编 导;  2001年:《达比亚》荣获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一等奖,任制片 人;  2002年:《三峡移民》荣获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纪录 片及最佳摄影奖,任制片人;  2003年:《晋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荣获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 大奖,任制片人;  2005年:《黄河人家》荣获中国纪录片委员会2005年十录 片,入选法国“非帕”国际电视节,任制片人;  《故宫》荣获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最佳纪录片长篇及最佳摄影两 项“金熊猫奖”  2008年:《台北故宫》
  著名配音演员,中国国家大剧院艺术办公 室主任。代表译制作品,《巴顿将军》巴 顿、《侠胆雄狮》文森特、《肖申克的救 赎》瑞德(摩根 . 弗里曼)、《故宫》(解 说)、《拯救大兵瑞恩》罗斯福 、《指环 王》安道尔等,还主配过《巴黎圣母院 》、 《大鼻子情圣 》、《代理总裁》、《茶花 女》、《金粉世家》、《永闯夺命岛》、 《大饭店》 现任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第一集 肇建紫禁城 第二集 盛世的屋脊 第三集 礼仪天下 第四集 指点江山 第五集 家国之间 第六集 故宫藏瓷 第七集 故宫书画 第八集 故宫藏玉 第九集 宫廷西洋风 第十集 从皇宫到博物院 第十一集 国宝大流迁 第十二集 永远的故宫
  上映时间:2005年10月 故宫第一集 纪录片分类: 1、人物 2、自然 3、历史 4、建筑 5、文化
  纪录片的具体写作: 1、纪录片的现实意义(作用) 2、纪录片折射出的光辉(人性、思考、哲 理……) 3、纪录片的制作(配音、剪辑、后期、解说 词) 4、纪录片中的色彩、道具等等写作,参考影 评写作,大同小异。
  观看电视剧神雕侠路第48集。 要求: 1、严格的按照影评的格式写作 2、角度自定 3、字数在1000字以上 4、时间为120分钟(包括观赏时间) 神雕侠侣第48集
   神雕侠侣》(2006版)  影视名称:《神雕侠侣》  影视片长:40集  每集片长:45分钟  影视导演:于敏  制片人:张纪中  原著:金庸  武术指导:李杰  化妆:成春明  监制:庄伟风  剪辑:张云祥  国家/地区:中国
   首播时间:2006年3月16日  首播电视台:重庆电视台  收视率:3.2%  影视类型:武侠  主要演员:  杨 过—黄晓明饰 小龙女—刘亦菲饰  周伯通—赵 亮饰 欧阳锋—翟乃社饰  公孙止—钟镇涛饰 丘处机—周浩东饰  柯镇恶—江 毅饰 郭 靖—王洛勇饰  金轮法王—巴音饰 李莫愁—孟广美饰  郭 襄—杨 幂饰
   根据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改编。影片以 许云峰、江姐的斗争活动为中心,表现出当时艰 难的地下斗争和严酷的狱中斗争的情景,以 及身陷囹圄的党人坚贞不屈的信念和献 身精神。编导们准确地把握了派全局性毁灭 的命运和在局部范围内的疯狂肆虐所形成的强烈 对比的形势特点,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 影片还以充满凝重、刚烈、昂然的格调,浮雕般 地推出英雄群像:许云峰、江姐、华子良等,与 穷凶极恶的派对比,衬托出英雄人物 们高崇的思想情操和精神面貌。本片制作严谨、 演员阵容庞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红岩》原作是根据重庆解放前夕发生的一段真 实的历史创作的,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生活原型, 出版后轰动一时。影片《烈火中永生》是编剧夏 衍(署名为周皓)与导演水华继《林家铺子》、 《家庭》之后的第三次合作。影片结构紧凑, 戏剧冲突集中在许云峰、江姐和徐鹏飞等人身上 展开,主要人物形象鲜明,同时,英雄群像也得 到浮雕般的凸显,全片洋溢着视死如归的英雄主 义气概。
   水华是新中国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他的影 片《林家铺子》也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的 经典之作。他导演风格上简洁严谨、细腻 含蓄的特质也同样体现在影片《烈火中永 生》当中,同时片中充满了一种强烈的革 命。虽然是一部歌颂英雄的影片,但 导演避开豪言壮语式的表现,注重挖掘生 活细节,在真实感人的细节中展现英雄人 物的精神风貌。这种刻画人物的细微笔触 也使一些了了几笔的次要人物成为颇具光 彩、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如在狱中装疯 多年的地下工作者华子良、天真可爱、富 有正义感的小罗卜头等。
   影片完成于“”即将来临的1965年,有评论 指出在拍摄英雄人物时,该片在影像与光影的运 用上存在着意识形态化倾向,使英雄人物有“高 大全”的感觉。例如:许云峰、江姐等者形 象多使用全光,反面人物则多使用舞台式的脚光, 并常常处于半明半暗的光影之中;在敌我双方的 中、全景中,英雄人物大多占据高处和前景,获 得视觉上的优势,在对切镜头中,英雄人物通常 是低位仰角拍摄,反面人物多为平位拍摄,造成 一高一低的视觉效果,等等。尽管如此,《烈火 中永生》仍然是一部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 影片。  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又逢抗美 援朝。由于时代的需要,当时的电影大多是描绘 战争和英雄人物的一曲曲赞歌。
   影片讲述的是贫农杨白劳的女儿喜儿受地 主黄世仁逃进荒山野岭变成“白毛仙 姑”,后被党解救生还的故事。通过 这件富于传奇色彩的真人真事,诠释了 “旧社会使人变成‘鬼’,党让‘鬼’ 变”的深刻道理。扮演喜儿的田华由 此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演员,陈强也因惟 妙惟肖地成功扮演了恶霸黄世仁而注定了 他反派演员的命运。
   记述战斗英雄董存瑞成长的故事片《董存 瑞》令人震撼。在影片最后董存瑞手托炸 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的高大 身影,像一座雕塑永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青年演员张良也因此片而一夜成名,成为 老少皆知的“四虎子”(董存瑞的乳名)。
   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作品中当然是《上甘 岭》最有名了,影片描述志愿军某部八连 在仅有三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甘岭坚 守24个昼夜,打退三万美国侵略军反复进 攻及飞机坦克狂轰滥炸的壮举令人震撼与 赞叹。片中插曲《我的祖国》被郭兰英唱 得优美动人,既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 又抒发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那 一阵子,“一条大河波浪宽……”的甜美歌 声响彻大江南北,城乡各地。
   陶玉玲主演的《柳堡的故事》,片中描写 的新四军战士副班长与二妹子的爱情故事 使当时无数青年人沉醉其中。尤其是影片 的插曲《九九艳阳天》,那动人的词语、 柔美的曲调,成为一首传唱了近半个世纪 的爱情歌曲。每当“九九那个艳阳天来 哟……”的旋律响起,人们都会感悟到纯情 的浓烈与挚爱的芬芳。
   由著名导演崔嵬、陈怀恺执导的《青春之歌》, 影片刻画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知识分子 在抗日救亡中不断成长并走上道路 的生动历程,吸引了广大观众,尤其受到知识分 子群体的拥戴。影片演员阵容强大,谢芳、于洋、 康泰、秦怡与秦文姐妹俩、赵联、于是之、葛存 壮、赵子岳、王人美……几乎荟萃了当时大部分 电影明星。青年演员谢芳因成功扮演林道静而 “一夜蹿红”,她惊人的美丽、精湛的演技,使 之成为那个年代青年心目中的偶像。《青春之歌》 的上映引起极大的轰动,为50年代的中国影坛抹 上了最为绚丽的一道亮色。
   1、中国人民气势磅礴而又绚丽多彩的奋斗 历史,铸就了一部部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 影片,留下的一笔笔丰实的精神财富。观 看红色经典影片的记忆屡屡出现在影视与 文学创作中,比如。《小兵张嘎》、《闪 闪的红星》、《南征北战》、《地道战》、 《地雷战》、《铁道游击队》、《英雄儿 女》、《红灯记》、《刘胡兰》、《保密 局的枪声》等一时难以尽数的电影在记忆 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 2、红色经典塑造了一个个令人崇尚的 英雄形象。在战火中历炼、成长的小 嘎子、潘冬子、李铁梅、刘胡兰这类 少年英雄曾经是数代人儿时偶像。在 红色经典中的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流 露着中华民族英勇善战、顽强不屈的 战斗精神。
   3、红色经典留下了一句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 《英雄儿女》中,王成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 以步话机向后方指挥部高喊“为了胜利,向我开 炮!”然后拧开最后一个爆破筒的后盖冲了向敌 群。《董存瑞》中,敌人机枪喷射出肆虐的火舌, 冲锋的战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生死存亡关头, 董存瑞举起包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 前进!” 《青春之歌》中,作为时代进步青年知 识分子“缩影”的林道静发出了“冬天来了,春 天还会远吗”的呼唤,化作者嘲弄黑暗势力 即将灭亡的语言匕首,预示着的必将胜利。 此外,《林海雪原》中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 妖”的接头暗号,《地道战》中 “高,实在是高” 的屈膝谄媚,都成了代代流传的经典对白。这些 或英勇或机智或诙谐的台词,伴随着红色经典影 片的深入人心,成为一个时代的流行话语,融入 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谈笑间。
   4、红色经典形成了一曲曲磅礴激越的战斗歌曲。 《铁道游击队》中旋律优美的《弹起我心爱的土 琵琶》,《闪闪的红星》中耳熟能详的《红星照 我去战斗》,《地道战》中歌唱伟人的《毛主席 的话儿记心上》,《柳堡的故事》中脍炙人口的 《九九艳阳天》,《上甘岭》中抒发情怀的《我 的祖国》,《冰山上的来客》中讴歌友谊与爱情 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及真切感人的《白 毛女》、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等等。 音乐是记忆最好的连接点,一首歌曲往往能够唱 响一个时代的主旋律。时至今日,这些曾经风靡 祖国各个角落成为经典的歌曲魅力依存,很多人 一听到这些经典战斗歌曲的时候,依然会为之怦 然心动。红色经典的艺术光泽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一直延续。
   5、岁月流逝,世事变迁,而今已是一个性张 扬、大众娱乐的社会,产生自特殊时期描写 中国人民斗争生活的红色经典往往被简 单地视作为的产物。然而,从历史的视 角来看,这些影片之于所能够流传至今,正 是因为它曾在广大群众中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又是那个特定历史环境中创造的不可替代、 不可复制的原创性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征与民族情怀,体现了深厚的英雄主义和民 族精神。
   6、那个年代已是渐行渐远,红色经典电影 中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却依然长存,构 类灵魂中的伟大正面价值的一个鲜明 标志。正如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所说:红 色经典包含着一个时期的纯洁的人民记忆, 蕴藏着一种高尚的伦理标准。任何一个底 蕴深厚、昂扬向上的民族都不会忘记从自 身的传统和历史中汲取发展的动力与营养, 并始终将其视为巨大的精神财富。
   7、它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在纪实性方面进行探索,追求故事片中的 文献性,营造真实的时代气氛,展示鲜明 的时代特点。它力求按照历史的真实塑造 人物形象,尤其是对一些领袖艺术形 象的塑造,真实可信,清新脱俗,能在重 大历史抉择关头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捕捉 人物的闪光点和性格特征。
   1、缅怀先烈,重温党的历史  2、加深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增强自身的 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 3、增进爱国情怀  4、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奋斗 贡献精神
   一、概念  电视栏目是电视台每天播出的相对独立的信息单 元,主要是单个节目的组合,是按照一定内容 (如新闻、知识、文艺)编排布局的完整表现形 式。  它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即起止时间 固定)、固定的栏目宗旨,每期播出不同的内容, 来吸引人们的视线,给人们带来信息知识、享受、 欢乐和兴趣。在一定时期或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开 设特别栏目,叫做特别报道或特别节目。如中央 电视台《梦想剧场》栏目在2003年“五•一”期 间播出的《“五•一”七天乐》特别节目等。
   1、栏目定位与栏目宗旨  2、电视栏目片头的美感与缺憾 电视栏目片头是集科技、文化、艺术于一 体的一门专业传播艺术,它的制作水平、 艺术水准受制作人本身的素质、修养,客 观文化背景及制作技术的发展等多重因素 影响,其美感与缺憾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 的不断进步,人们审美时尚的不断变化, 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 自诞生之日起,电视这种大众媒体就与日 新月异的高科技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 联系。电视的迅速普及得益于此,电视节 目形式的更新换代得益于此,电视作为遗 憾的艺术,这样一种界定也与此息息相关。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人们审美 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 断发展,电视栏目片头的美感与缺憾也必 将以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形式不断地得 到展现,扬新弃旧,逐步完善,在美感与 缺憾的互为促进,互为补充的运动过程中, 为广大观众奉献更为优秀的作品。
  3、电视栏目的编排、版块设置 4、主持人特点、嘉宾的选择 5、栏目收视率及营销策略 6、娱乐节目的日益低俗化趋势 7、选秀节目的泛滥化趋势 8、电视栏目的创新 9、电视栏目的发展趋势


查看完整版本: [-- 影视评论_百度文库 --] [-- top --]


在线播放   美女援交  手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