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3-09-02 03:06

重磅推荐!《建军大业》燃情影评:少年中国的严肃青春!

  汀江、梅江、梅潭河,三河水路在此交汇,岸上风景着实秀丽。临时找来的当地向导骄傲的介绍,我们三河坝,共和国十大元帅里来过六个。我在心里划算一遍,朱刘贺,陈聂林,实打实的六个,确实不是老乡吹水,他还很含蓄的少说了一位总理。
  在纪念园区绕了一圈,同行的朋友与我嘀咕,此地风景甚好,想象不出曾经发生过残酷厮杀的样子。 我说那你肯定也没想过,绝大多数被著名战役后缀了的地方都要么风光如画要么安逸富饶。
  八一起义军来到大埔县是1927年的9月18日。距离起义已经过去一月又半,撤离南昌的2万多人此时仅剩1万出头,伤亡,逃兵,弥漫在战士们之间的不只是悲伤跟疲惫,还有恐惧和茫然。
  周恩来和一众起义此时依然相信,来到广东,去到潮汕,有了海口就有了物资,国际的援助就在前方。这有些天真的信念,十足是初期的年轻人对组织的依赖和热忱。
  这是一部乍看不太像献礼片的献礼片。画面镜头颇合美学,爆破特效十足带感,大剧情流畅,小剧情戏说,和它引发激烈讨论的选角与话题不断的宣传一样——很新鲜,很刺激,这是作为一个围观者最直接的感受。
  133分钟的电影,枪炮连绵烽火震天,一波波满屏引爆的炸点认认真真的在向观众兜售着诚意,也诚实的诉说着这个娱乐时代心照不宣的口味。
  但是它又是一部最本质的献礼片。在各抒己见的优缺点之外,它最核心的目的,依然是在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拉开一副或许老旧的时代画卷,用各种方式勾起你的回忆和兴趣,然后说:
  这一次的别开生面,不是来自商业化的阵容,不是来自戏剧化的变迁,甚至也不是来自网络化的宣传,当它选择在每一位角色出场的姓名旁标注实时年龄的一刻就无声的宣告,它要向所有人展示的,是国之少年。
  年龄数字与战场硝烟交织,熟悉的人物在画卷上登场。年轻的高大洒脱行事随性,离不开的烟,游不完的泳,每日精力十足却也偶有疲惫;年轻的周恩来西装笔挺风采迷人,他也会在白色笼罩的黑暗之城里对着满目的血腥漫然四顾难过落泪;年轻的朱德尚有旧时代的军人风采,宴请宾客推杯换盏是后世少见的玲珑老练;而年轻的贺龙,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都不再是黑白影像里的老人或古旧遗照中的英姿,他们鲜活,明亮,和真实历史中那些渐渐神化的名字逐一对上之后,让人第一次切实的意识到:那时他们正年轻。
  ——南昌起义,三河坝血战,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三湾改编,一条影片剧情主线看下来,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烽火青春。
  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在会议上慷慨陈词,刘烨版正用我非常喜欢的姿势抽着烟准备发言,镜头给到门外站岗的马天宇与刘昊然,我噗嗤笑出了声,两张青春无敌又故作成熟的小脸实在是可爱,让整部电影瞬间多了亮色。
  他们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19岁,而两位演员,一位是货线不打折,属于少年的阳光气息和蓬勃生命力按都按不住,看着便觉心旷神怡,一位则年届30,硬是神奇的让自己看上去和对面的小战友仿若同龄,而立之年演绎斯文内向又记仇倔强的矛盾体少年。
  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其实反复在想,为什么是他们?想要插入两个底层少年士兵的成长完全可以虚构一对角色,在这个时空这个地点,把本不应该相遇也并不可能同岗的两个如雷贯耳的人物揉捏在一个画面里,只是为了戏剧性,还是认人便利?这个疑问困扰着我大半部电影,索性让我暂且称呼他们为少年A同少年B吧。
  南昌起义的拍摄效果并不似恶意传闻中有如街头火拼的叶挺独角秀,相反,无论是戎装在身英武迷人的欧豪还是人设精彩演绎出色的周一围都十分吸睛,少年A在南昌城里的枪炮硝烟中奔跑,杀敌,整个人轻盈利落像一只离弦的箭,判断敌我时的杀伐果断初见日后峥嵘。年轻的大人们和年轻的孩子们都在为了各自的信念奋勇向前,尽管立场不同,然而攻城一方与守城一方皆有精彩演出。
  我看的那场上座过半,看到欢庆时从城外埋伏部队赶回城里的少年B同少年A拥抱,坐在身后的孩子开心的小声的问爸爸,他们打赢啦? 没有收到父亲的回答。
  周叶贺带着主力继续顺流而下前往潮汕,准备掀起又一场信仰的起义,而原本是南昌起义军 “编外人员”的朱德则接手了叶挺的25师,加来加去总计三千人的团队,奉命死守三河坝。
  一路踏战火而过,开始有些沉默的年轻人们走上各自的道路,少年A随军南下,已时任25师下属连队连长的少年B奉命留守。
  场景,画面,节奏,音乐,表演,我开了最苛刻的视角也只能鸡蛋里挑骨头说一句炸点是不是有点多。黄志忠用一个完全不贴脸却压倒性存在感的朱德令我心悦诚服,所有留守三河坝的战士们都无可挑剔,屏息看完这一段,只觉当时自己在遗址的驻足太短暂。
  少年B跳跃在一条条战壕里,带着自己的连队已然像模像样,依然不多话,却较彼时多了几分血性。屏幕里是似乎永不间断的爆炸,我看着他和硝烟像是互相追赶一般奔跑,心里不免咋舌导演埋放炸点的密集和演员踩点的凶险。他和他的战友们正以这区区三千人抵御着对岸三万余人千方百计的围攻登陆,面对这不几乎可能完成任务,一脸初现端倪的肃杀。
  最后一天,朱德站在坝上,看着下面的年轻人们或哭泣或拥抱。他们不是在欢庆胜利或哀叹失败,而是在争抢着奔赴一场有去无回的死亡,每一张年轻的脸上都没有恐惧,只有最寻常的不舍和最不寻常的坚持。都是花一样的年纪,都是骄阳似的少年,在三河坝最后漫天的爆炸下,在敌方指挥钱大钧轻声的“黄埔的,厚葬”里,在撤离后朱德与少年B的眼泪中,负责用肉身掩护的11军25师75团第三营——他们值得被所有人铭记番号——以蔡晴川为首的二百名年轻人,把青春燃烧出我所见过最悲壮却瑰丽的烈火颜色。
  三河坝的田家祠堂至今还挂着据说朱德亲笔写下的墨宝,“誓死杀敌”。当牺牲不再是一个冰冷的陈述而在眼前变成一个动词,“誓死”两个字那可划破纸张直穿人心的坚决和力量才真正扑面而来。
  在奔袭躲藏的疲惫和战友牺牲的悲痛中,凭着要给在潮汕的主力部队争取时间的信念一路走到这里,听到死里逃生的少年A带来的悲报,碎了最后一丝幻想的少年B哭了出来。
  战争,炮火,流血,牺牲,在观众由于整部影片着力刻画的这些东西所带来的同理心太强,以至于跟着他的眼泪悲痛不甘的时候,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对着流泪又对着起誓,让我到这一刻才忽然明白了之前困扰我的问题:
  无名战士的成长也会触动人心,然而在这个瞬间,撩起能够让人稍作展望就顿觉热血沸腾的冲动,只有当这条成长故事线的主角是他们的时候才做得到!
  他并没有食言,二十二年后的1949年,时任将军的他带领三野挥师渡江,把红旗插上了南京城里蒋介石的总统府。
  他也没有食言,同样是二十二年后的1949年,正是他率领四野逐个击败的精锐部队,自白山黑水踏至天涯海角, 领百万雄兵南下饮马长江。
  与后世无关,与战术无关,与一切附加的意义都无关,在想起这些的之后恍然就会懂得,这是一场用两个半虚构的少年和两个熟悉的名字,对战时岁月里的光荣梦想与无悔青春所进行的,最严肃也最美丽的致敬。
  回到影片开始不久,南昌起义之前周恩来去见宋佳所扮演的宋庆龄,宋夫人的眼神温和而宽容,语气里带着安抚的坚定,她说,“中国的未来,拜托了。”
  我的热血其实是从那一刻点燃的。这位伟大女性没有所托非人 ,他面前的青年终其一生都把中国的未来置于生命中一切之上,和他的爱情一样忠贞不二,至死不渝。
  面对真正创立了军队的这位军神,此刻安然走出电影院闲适坐在电脑前的你我,体会恐怕比任何时候都深刻。
  他们这些不曾熄灭的青春,同开国时57位上将、177位中将、1360位少将留在岁月中的青春,和共和国如今200万现役军人为国献上的青春,与亿万万平凡而努力的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你我依然美好的青春,始终交汇不曾分割。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