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3-06-14 01:00

艺文丨影像艺术:动态光影中的无限可能

  似乎所有活动的图像,都可以称为影像艺术(video art)——虽然大众的想像大概无法从展现场所,要在一个艺术馆或画廊空间放映,方能与「艺术」二字般配。
  然而,从普通的商业电影到应用了动态影画装置物或表演,都可以伞集于这个概念之下。若真要讨论影像艺术与普通的叙述性电影有什么分别,大概可以从欣赏方式作比较。只有极少数的影像艺术,需要观众将相关片段由头到尾观看一次,它允许观众们以自己意愿加入或离开观影过程。
  影像艺术的兴起与技术的发展一脉相通——在六十年代中期,轻量的拍摄器材变得普及,使得艺术家将此应用于创作范畴。事实上,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与先锋艺术圈子非常亲近的导演尝试以传统工具与媒介拍摄实验电影。
  例如众所周知的《一条安德鲁狗》(Un Chien Andalou, 1929)。这些实验电影的性质与宗旨,与现时理解的影像艺术非常相近:制作过程方面,由艺术家主导创作;内容方面,特点则为非线性叙事、探掘观看与观众接受方式的关系、高度艺术化与寓言化的影像。
  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中电影的商业结构问题,加上电影制作人的预算相当紧绌,这种类型的影片为数不多。然而吊诡的是,资本的介入反而直接将这类实验电影与其制作方式推向死亡——著名导演寇比力克的《2001太空漫游》,便是一套获得空前成功以商业方式制作的抽象电影( abstract film);独立制作的低成本先锋艺术电影,完全无法与之竞争。
  六十年中期,索尼可携式行动录影机面世,拍摄影像变得更为轻易、简单。获誉为影像艺术之父的韩裔美国艺术家白南准在六十年代崛起,除了普通的荧幕放映,他更加入了装置、雕塑的元素,后来的影像装置艺术便是由此发展而来。
  德国策展人Gerry Schum则致力扩展影像艺术播放场域,让不同的实验影片能够在电视上广播,虽然手法上如同黑客入侵——艺术家基思·阿奈特(Keith Arnatt)的《自葬》(Self-Burial, 1969),便曾成功地潜入可西德电视台进行放映。
  影像艺术发展至今,艺术家们依然在其中发掘着不同表现的可能性。现实有不少的艺术家在电子游戏中寻找影像艺术的新方向。
  中国艺术家冯梦波创作的《智取Doom山》(Taking Mt. Doom by Strategy, 1997)将著名电脑游戏《毁灭战士》(Doom)的元素与中国时代的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片段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奇诡特色的视频游戏。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娱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