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3-23 15:16

【专家观点】报道东航:三个方向!五大警惕!六条建议!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主管,传媒研究头部新媒体平台,探讨主流媒体采编、经营、融合和版权线航班坠毁。这是中国民航自2010年伊春,近12年后再次发生的重大事故。
  3月21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教授、博士生导师闫岩,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天策,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专家、中国记协处原顾勇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资深记者杜昌华。
  “灾难报道首先要做到及时更新信息,披露准确的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教授、博士生导师闫岩表示,媒体可以提供权威、稳定、可信的信息,使用户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获得足可依赖的信息路径,从而降低因意外导致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现阶段,公众最关心现场救援、伤亡情况,媒体还可以关注123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事故涉及132个家庭,后续还将涉及到抢救、治疗、赔偿等方方面面。”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天策说道。
  “事故”原因,是受众非常关心的信息。目前,东航事故正在救援过程中,媒体应该耐心等待找到黑匣子之后揭开坠机原因,飞机燃烧情况、燃烧程度等信息也等待官方发布的调查结果。
  此外,后续报道中,媒体还可以通过卫星数据、通讯记录、飞行轨迹以及飞行时间等信息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参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资深记者杜昌华提醒,媒体在报道事故原因时要慎重,因为飞机失事原因需要专业的分析和调查,需要在后续深度调查中,靠专业人士来分析、判断。
  作为管理运营事故航班的东航,对于相关信息的发布是否及时,处理营救工作、救援,事故善后的过程是否及时、到位,航空公司在日常管理、经费使用、飞机维修等方面的做法也是媒体应关注的方面,切实起到新闻媒体监督的作用。
  对于民航管理部门来说,事故后做了哪些应急处置?航班出发地昆明长水机场的地勤服务,落地广州白云机场发现航班异常后有哪些作为?这些问题,媒体也应该关注。六条报道建议
  中国记协处原顾勇华谈道,媒体应按照中央指示、批示精神,做好报道。关注事故的官方调查进展和结论,与民航部门的通报口径保持一致,不要随意猜测,引用、采信不权威信源、未经证实的消息。
  杜昌华也建议,媒体应多报确定的事实,比如伤亡情况、救援情况,少报不确定、无权威信息来源的消息。
  目前,关于此次的信息披露还不充分,小道消息、假新闻满天飞,媒体应注意甄别谣言,提供可靠事实。同时,要呼吁网民不转发没有注明来源的信息,没有得到证实的消息不要轻信。
  3月21日,事故发生后媒体快速赶赴现场直播救援过程,现场记者在介绍情况时说:“飞机在广西藤县附近掉落。”
  传媒茶话会发现,部分媒体短视频账号发布的事故现场视频中可能使用了未经确认来源的视频素材,有的媒体在画面上以字幕形式标注“视频源自网络”。
  “新媒体时代视频、快讯、图片等带来了最新的消息,尤其是接下来的危机处理过程,可能还会有清理现场、抢救人员、应急措施等视频、图片流出,对于这些素材媒体应谨慎转载、使用,不要使用未经确认来源的素材。”董天策提到,专业媒体不要转载自媒体盲目推测、主观臆测的文章,主流媒体应该起到定心丸的作用。4.人文关怀第一位
  灾难报道中媒体要把人文关怀放在第一位,媒体报道对死难者要有起码的尊重,不能过多渲染悲惨气氛、消费死难者。
  突发事故是悲剧,媒体报道时要考虑人道主义精神,规避过于刺激性、血腥的画面,不展现事故现场图片,不直接展示伤残的肢体,避免二次伤害。
  闫岩建议,国内外灾难报道的通行原则是通过指代物显示死亡,如行李箱,衣物,证件等,从而避免对死难者的二次消费和对家属的二次创伤。
  闫岩指出,灾难事件中用户最渴望的是信息,但与此同时,用户又更容易沉溺于具体的故事。大量生动性的故事会导致“生动性偏见”,即,人们被个案所左右,而影响对事件的总体判断。
  此外,大量的故事会消耗人们的悲情与感动,进而很快使读者产生“同情疲惫”。这意味着过量的情感故事消耗了人们本应从理性关注、跟进、参与事件讨论的热情。
  闫岩建议,媒体还可以进行科普报道,梳理历次事件和事故分析,从而让普通人对乃至突发性意外有更系统的认识。需要让人们走出直觉判断,不要因为而恐惧坐飞机,不要将意外与阴谋论相连,与迷信思想相连。让科学的调查回归科学,理性的讨论归于理性,让普通人从基于直觉的恐惧性反应中跳出来,建设性的参与公共讨论。
  发生后,国内众多媒体在报道事故过程的同时,反复强调国航保持了47年的“安全纪录”,大谈后保险金发放的方式、数额和中外乘客的差别,很少有媒体引导人们去关注可能导致的人为因素,很少有媒体引导人们去反思民航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的死难者及其家属来说,彻查事故的原因才是安慰他们的最好方式,再长的“安全纪录”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过于急切地谈保险金,更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在此次东航客机坠毁事件中,有一名乘客因天气原因,要搭乘的第一个航班取消了,因为是买的联程票,他只能退票,未上飞机。
  “包头”发生后的第三天,江苏一家晚报在头版的正中位置,用近1/3版的篇幅,刊登了一篇报道,讲述了在这场中幸免于难的“幸运小伙”沈雷的经历。
  在带来的阴影和悲伤尚未散去之时渲染“幸免于难”,对于遇难者家属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媒体也在无形中对他们造成了“二度伤害”。3.引导功能不足,出现信息偏差
  消息一经发布,广大网民就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掌握了相关信息,并就此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探讨。民航论坛上公开的伊春机场当天的天气日志中关于能见度的数据与新闻媒体中报道的“不足300米”相左,这动摇了之前公众根据新闻报道所作的关于事故原因的揣测。
  2019年,一架从埃塞俄比亚首都出发的埃航波音737客机在起飞6分钟后突然坠毁,机上一共149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遇难。
  在事故发生后一天,一些媒体率先报道了8名中国籍遇难者之一的“浙江女大学生”,不仅涉及该女生的籍贯、年龄、学校专业、毕业时间等个人隐私信息,该女生的微博、照片以及交友情况等也被“广泛宣传”,随后,众多媒体也据此跟进报道,信息进一步扩散,将一个普通家庭放在聚光灯下,使其成为他人的谈资。
  灾难事件的发生是“心灵鸡汤”生产的热点时刻。如遇突发事件或灾难事故,传媒“心灵鸡汤”和煽情报道更是密集生产,“感动”模式几近成为灾难新闻报道的“现象级”范式,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和争议。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黄月琴曾撰文指出,当灾祸发生时,去追问“灾难或灾祸为什么会发生”“如何避免类似的灾难或灾祸再次发生”才是公共理性的表现。担当社会责任的公共媒体的重心不应是抒发对罹难者的悼念和对受害者的祈福,也不是引导公众集体抒情,而应当致力于探求和寻找。
  [2] 陆高峰,《韩亚报道中的新闻伦理与职业素养》[J],《新闻与写作》2013年第8期:第26-29页。
  [3] 邵慧,《再议报道的新闻伦理原则——基于“埃航”报道的个案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第4期,第65-66页。
  [4] 王君权,《浅析韩亚报道中的理性与克制》[J],《新闻实践》2013年第9期:第25-28页。
  [5] 左中,《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由三起报道引发的思考》[J],《新闻知识》2002年第8期:第4-6页。
  [6]黄月琴. 心灵鸡汤与灾难叙事的情感规驯——传媒的社交网络实践批判[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 69(5):5.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娱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