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3-01-12 20:56

电影《少年的你》配的上如此高的评价吗?

  看完电影之后,我的脑子里就是这么一句话。我试图给这句话加上一些论证,但一直有些词不达意。很有意思的是,《悲伤逆流成河》和《少年的你》都自诩为讲述校园暴力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青春偶像剧,如果是喜欢偶像剧的观众,其实完全可以评价它为一部很好的青春偶像剧。
  ,这个角色的功能如果能融合到的角色上,这个电影将更有深度。我可以做出一百种解释,甚至将易烊千玺的黄段子理解为性启蒙,但这种解读连我自己都说服不了。而黄段子只是作者在节奏之外,不忍心舍弃自己的一点小聪明。
  对于一般社会问题的评论,你大可以说一句,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是作为一部专门描写校园暴力的电影,仅仅到这个层面,只能说明,作者根本没有想在这件事情上作更深入地探讨。
  如果不是最后判决的时候说主角都没有成年,我根本就无法意识到他们都是高中生。无论是剧情、台词的设计,还是演员的表演,其实都看不到所谓的少年。这对偶像剧来说,是有意义的,但要是想引起广泛的共鸣,可能还差一点意思。
  不要试图用廉价的笔触来引发广泛的共鸣。因为广泛的共鸣需要的是人内心深处的共情,当作品的描写过于廉价,触发不了人的共情,却非要往更高的立意去拔高,这就必然使得整部作品变成一个花架子,看似繁花似锦,但内在空虚。那个广泛的共鸣比廉价的笔触“高贵”无数倍,就更加凸显了笔触的廉价。也让那些对“广泛的共鸣”怀有期待的人感到无比地失望。
  看了最初的一个部分,我非常期待影片接下来对反面人物“魏莱”的描写,我认为这是整部影片中最值得描写的一个人物。她语气温柔甜美,说的确是最刺人的话,这种张力,是一个文艺作品可遇不可求的。而从施暴者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校园暴力,远比嘲讽旁观者,鼓励反抗者,同情受害者要深刻得多。然而可惜的是,对校园暴力的探讨并非这部电影的着力点,“魏莱”的戏份几乎没有,所以电影接下来的部分,我就是一路失望走下去的。
  还是那句话,这是一部很好的青春偶像剧,剧情很合格,演技也差强人意,导演的调度,各种把握都算是在线的。希望各位在观影的时候,不要带着过高的“广泛之共鸣”的期待,就把它当成是一部不错的疼痛青春片,就很好了。
  你肯定不能说它是部烂电影,但也绝对不值豆瓣8.4这么高分。电影中有很多模糊地带,我把它们归纳成我对电影的几个疑问。
  在最近热播的一档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中,嘉宾李成儒在评价青年演员演技的时候,含沙射影地批评了导演郭敬明的作品很廉价,郭敬明为自己辩护的时候说道“《悲伤逆流成河》是国内第一部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
  首先有一个概念需要厘清,是不是影片内容涉及到校园霸凌就可以叫做“霸凌题材电影”,电影的主题是由什么决定的?
  从剧作的角度来看,电影故事会始终围绕着一件事去讲述,这件事就是电影的主题。斯考特·梅雷迪思在《Writing to Sell》一书中这样定义电影中的【故事】:
  一个能引起共鸣(或引人注目)的主人公发现自己身处于某种麻烦之中,他做一些积极的努力试图摆脱这麻烦,然而他的每一次努力,只能让他陷得更深,而且一路上他遭遇的阻碍也越来越大。最后,当事情看起来好像最黑暗无望的时候,主人公好像就要玩完了的时候,通过他自己的力量、智慧或者机灵,他终于设法摆脱了麻烦。
  影片的开始,女主角陈念(周冬雨饰)的同学胡小蝶因承受不了霸凌而,陈念成为了新的“羔羊”。她尝试求助老师和警方,皆求助失败,最后她请求男主角小北(易烊千玺饰)保护她。按照【故事】的定义,遭遇霸凌就是主人公陈念的麻烦,但在这件麻烦上,陈念始终没有发挥任何主观能动性,她一直在被剧本推着走。
  而片中的爱情戏份虽然占用了很大的篇幅,甚至分散了观众对校园霸凌的关注,却无法成为电影的主题,因为两位主人公的所有行动都不是围绕爱情去展开的,他们也没有主观上为爱情而努力的行动。
  其实整部影片看下来,难免发现创作者对校园霸凌并没有太深入的探讨,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常常被故事的起伏和悬疑效果所吸引,却容易忽略霸凌本身的问题。
  霸凌事件由两个主体组成,一是霸凌方,一是被霸凌方,《少年的你》将更多重点放在描述主人公身世如何悲情,遭遇如何惨痛,却很少交待施暴一方少女的家庭、身世、内心状态、施暴的动机。
  片中霸凌的始作俑者魏莱出自一个相对富足的家庭,父母大概是某个领域优秀的人才,她貌美如花,学习成绩优异,是什么让她成为校园暴力中施暴的一方?
  一方面影片刻画了魏莱父母刻薄势利的形象,想表达孩子的恶行来自家庭教育中精明利己、弱肉强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让老杨警官说出“人长大了才学会同情,只是不好的你都忘了”这样的台词,似乎想要建立一种“恶童”形象,表达“人之初性本恶,而教育使人向善”的观点。
  创作者表达上的模糊,加上戏剧冲突对社会表达的消解,让观众恍恍惚惚就看完了电影,只记住魏莱的“恶女”形象,却忘了问“恶女”为何作恶?
  娱乐性电影会花大价钱去制作视效、布置华丽精致的服化道、聘请大牌明星,会对拍摄场景和剧本的戏剧化下功夫,这类电影特效高级、视觉精美、剧情抓人,能让观众有很舒适的观影体验。由于前期投入了太多的成本,所以对票房有很重的企求。
  而社会性电影往往聚焦社会事件本身,鲜少让元素争夺观众的眼球,它的目的是让观众最大限度关注题材本身,并能在观影后自发地思考。是枝裕和早期电影《无人知晓》就是用平铺直叙、近乎白描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日本单身妈妈和黑户儿童的绝望故事。
  可以看出《少年的你》想要表达很多社会问题,除了显而易见的校园霸凌问题,还有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中国父母的教育无能、法律在人情社会中的无效性以及底层人民难以突破的困境等等。
  我们会发现影片的重点过于分散,且对每个问题的探讨都是浅尝则止,导致观影结束后,观众对影片的印象会消解成“爱情好甜好感人”“演员演技炸裂”“服化道优秀”“家长老师真可恶”“不办事儿”“反派女孩真恶心”“男女主身世好可怜”这样的零碎感受,却很难形成一个集中和重点的思考。
  两年前大热的印度电影《神秘巨星》就是一部具有社会表达的商业电影,它似乎为常年被父权和男权压抑的亚洲女性提供了一种反抗的方式,哪怕现实中的女性并不一定真的因为看了这部电影做出什么反抗的行动,但它至少为女性们勾勒出一个可以到达的彼岸。
  《少年的你》有一个温暖美好的结尾,可它是造梦电影吗?如果是,那它是否在传达一种将摆脱校园霸凌寄希望于爱情的妄想。影片中的陈念尚且有刘北山的保护,那死去的胡小蝶呢?随后又被施暴者盯上的徐渺呢?那些现实中没有爱慕者保护的女孩呢?
  达内兄弟导演的影片《罗塞塔》,以近似流水账的手法讲述了贫困的18岁少女罗塞塔如何艰难地在底层社会挣扎着维持生存的故事,导演选择用手持镜头拍摄,晃动的画面让人错觉这是一部纪录片,而正是这种写实感更加凸显了生活的严酷。
  《少年的你》上映几天后,网络上有很多声音说它抄袭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我个人倒不觉得这算是抄袭,姑且把它算作借梗。但这梗借得合不合适就非常需要探讨了。
  《白夜行》塑造出了一对无法见光的悲情爱人,“共谋”是这段关系的主题,主人公雪穗和亮司因为共涉杀人案而与对方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
  《少年的你》甚至生搬了白夜行中的一句台词:“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手牵着手在太阳下行走。”可陈念和小北是共谋的关系吗?在这句台词出现的时候,二人还没有涉及到杀人案,仅仅是小北保护陈念不受同学欺负的关系,所以他们到底是为什么不能见光呢?
  陈念在第一次遇见小北的时候,她已经经历了同学胡小蝶的死亡,小蝶曾经向她求助,而她拒绝帮助她。胡小蝶后,霸凌的车轮滚在了她的身上,她内心承受着自责和痛苦。于是在看到小北在街上被殴打的时候,她报警了。
  小北自认被陈念拯救,对她充满感激与怜爱,提出要保护她,但是也被她拒绝了,她是要考去北京的人,而他只是没上过什么学的小混混。陈念是什么时候回来找小北的呢,是她求助老师、警方都失败,再也无路可走的时候。这很容易就被看成是一段小北对陈念单方面的感情,而两个人此后感情的建立也略显轻薄。
  《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是一个生无可恋的中年男人,在他要的时候,新来的邻居靖子给了他生的希望,于是在靖子杀死前夫后,他帮助靖子善后并且替她自首。石神的献身有两个前提:1.他是成年人 2.他本来就不想活了。
  而小北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创作者执意要表达一种残酷——即使他的未来还很长,但以他现在的状态,他大有可能在底层的泥淖中挣扎一生——那么是否要考虑另一种残酷,即小北成功为陈念顶罪,陈念去北京念名牌大学,当陈念获得光明的前途、通过自己的努力脱离底层的身份时,小北依然是个没有文化的混混,并且有杀人前科,那时的他们要怎样走到一起?
  一个不理智的决定,一份不对等的感情,一对分不清无私和自私的孩子,这套组合拳不仅很难像《嫌疑人x的献身》那样打动成年观众,还为电影蒙上一层狗血和玛丽苏的色彩。
  如果它不是融梗抄袭的话,三星还是可以有的。周冬雨演的很好,四字弟弟。。进步空间很大。剧情有点狗血了
  甚至还有人评论说“你行你上”。拜托,我不行我不上,他们上他们就得行,否则我作为观众有权力批判他们。并且如果我是主创,我绝对不会拍《抄袭的你》,谢谢。
  台词或许戏剧书面语,动不动他们还是少年,我就问你你生活中谁跟人说话这么说?长辈是不是一般都说年轻人或者孩子。
  男女主亲那里也让人无语。你家混混这样混的?本来三打一把人按在那里摩擦,莫名其妙就逼人家亲嘴,莫名其妙就被人打跑。
  看看十年前的前辈《告白》中这个情节怎么处理的。男主被全班认为有艾滋而遭受欺凌,女主因为没有参与被全班强迫和男主接吻。
  最讨厌披着现实题材和沉重社会问题外衣的烂片。说这部电影烂,这部电影,不代表我不关心校园问题,不代表我不反对校园暴力。
  我就看到这个。你作文是不是从来没被语文老师表扬过?不是你们有些粉丝是不是有问题?没看电影你们说,没看电影凭什么说抄袭?然后把人钱骗了之后,别人不想让别人被骗钱把事实说出来,你们又说抄袭的看什么看?好话坏话都说了,还让我去拍电影。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以后拍电影出来我告诉你。
  首先电影是一个校园霸凌题材的电影,其实从霸凌者作为切入点是最好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刻研究的,但很遗憾的是,电影大部分重点放在了被欺凌者的角度,无论是氛围还是感觉,加上导演对引起同理心的技术手法高,的确很容易让观众代入陈念这个角色,所以无法出戏的观众,会觉得这是部很好的电影,因为施暴者的疯狂,暴力,无情,可怕的形象非常生动。
  但冷静下来后,我作为一个上帝视角的观众,魏莱的一切行为非常的没有缘由,更像是一个,一个神经病。虽然电影有交代魏莱的家庭背景,但很潦草带过,毕竟在我没去电影院看之前,我也大概知道会霸凌别人的人的问题根源其实大部分是来源原生家庭。但看完后依旧是这种朦胧的认知,魏莱成了一个绝对恶人的形象,丰满不起来了,基本就错过了可以对霸凌进行深刻讨论的点了,非常可惜,这也同时会给我一种:这不是校园霸凌为题材的电影,而是以校园霸凌为故事背景的电影。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