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5-11 19:25

从《百家讲坛》到《国家宝藏》看文化类综艺的给我们的启示

  笔者一查资料才知道,《百家讲坛》竟然是2001年开播的,在中央10套,以追求学术创新、鼓励细想个性为主旨,当时的主讲人就有:毕淑敏、周思源、刘心武、王蒙等知名作家,不过刚开始收视率普普通通。直到2006年,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出现,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解三国,这才开启了收视狂潮。在这之后,王立群、于丹、阎崇年、纪连海到后来的钱文忠、蒙曼、郦波等,这些平时耕耘于三尺讲台的大学老师们成为了当时的“学术超男”、“学术超女”,也使《百家讲台》风光一时。
  严格的来说,《百家讲台》并不算是综艺,最多就是文化节目,这些年它的热度也逐渐淡去。不过随之而来的是真正的文化类综艺的兴起。读书的《朗读者》;读信的《见字如面》;成语比赛《中国成语大会》;诗词比赛《中国诗词大会》;以及近两年收视火爆的《国家宝藏》。这些综艺节目,有请素人参加的,也有请明星助阵的,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体现我国悠久文化的综艺节目。而它们的出现,也给了现代人很多的启示。
  很有意思的是,《百家讲坛》于2001年开播,那也是中国经济发展黄金十年的开端,在这期间我们挺过了非典侵袭、挺过了全球的金融危机、挺过了各种天灾,我们开了奥运会、世博会、成为了金砖国家、开创了一带一路,而现在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文化的自信当然不能落后。从《百家讲坛》引发的“国学热”逐渐散布全国。5000年的中华文明,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学习了:我们的诗词歌赋、我们的经史子集、我们的文化瑰宝甚至我们的精神内核。这些都是影响一代代的中国人从贫穷走向富强的精神食粮,在知识碎片化的今天,显得尤其难能可贵。
  现今中国,尤其在科技领域,我们一直在不断追求创新精神、追求工匠精神。但这些精神在我们的娱乐圈内却尤为缺失。现在无论是上星的综艺还是网络综艺,绝大多数都是购买版权或者是直接抄袭国外的。像近10年的现象级综艺:《跑男》、《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以及各大偶像选秀类节目基本都是国外节目照搬。的确,拿来主义是最节约成本的,但综艺节目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一种文化输出,而这正是我们现在最为缺失的,我们每年的电影票房有一半是外国电影贡献的(主要是好莱坞),而我们的娱乐综艺有八、九成是日韩的贡献的。看看我们的近邻韩国,近年来电影佳作不断,而其音乐、综艺、偶像产业更是影响了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文化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延续,让别的国家了解你、认可你,文化必须要走出国门。
  娱乐至死,是现在很多人批评的现象,我们国内的娱乐圈绝对起到了不好的示范最用,尤其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所谓真人秀,竟然靠剧本支持,放大明星缺点,为收视率恶意剪辑,压榨粉丝(俗称割韭菜)。要知道很多观看综艺节目的都是年轻群体,甚至是学生群体,他们的三观还在形成之中,有些为搏眼球的综艺节目毫无底线,很容易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这些文化综艺的出现,绝对是综艺行业的清流,轻松愉快的进入专业、真实的文化领域、感受国家悠久文明、提升自身审美、加强民族自豪感,这无论是对成熟人群还是学生人群都是十分必要的。
  也许目前来看,这些节目还是比较小众,毕竟它的娱乐性不如纯娱乐的节目,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正是时代多样性的体现。尤其对于有孩子的朋友们,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情操,让孩子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体验到文化的沐浴,是多么的重要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明星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