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6-30 14:45

今日头条新闻报道

  [摘要]张一鸣认为,今日头条不是狭义的新闻,而是广义上的信息。 腾讯科技讯 11 月 19 日,2014 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召开。在“新 媒体新生态”分论坛上,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做了主题发言。以下 是其发言要点。 今日头条日活两千万 在过去两年的时间内,今日头条已经积累了 1.8 亿的安装用户,每 天的日活跃用户接近两千万。随着我们模型的不断地迭代,我们发 现在今年过去 6 个月内,当这个模型数据规模跟幅度进一步提高之 后,每天每个用户的活跃时间都在增长,过去 6 个月已经增长了 60%,到每天接近 40 分钟。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推荐引擎 基于推荐引擎,大家传统都会想到基于内容的相关性做推荐,比如 你喜欢娱乐,你喜欢歌星,你喜欢李宇春,这是一个内容的相关性。 实际上除了内容之外有场景,比如你现在是在旅游,比如在参加乌 镇的会议,是在常驻地还是旅行过程中,场景也是一个重要的推荐。 社交是一种典型的协同推荐,它利用你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或 者网络上的社会关系对你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方式。 除了社交,还有其他的协同方式。地理位置的协同,信息爱好接近 的协同,包括职业接近的协同,包括场景接近的协同。所以协同是 一个重要的信息探索方式。 今日头条不是狭义上的新闻 我们认为我们不是狭义的新闻,是广义上的信息。过去像报纸、广 播、电台要不有版面的限制,要不有时长的限制,由于版面渠道带 宽的限制,更多传递的是重大的社会事件,我们更强调的是信息。 我们认为对一个考研究生的人来说,招生信息对他来说是很关键的, 对于一个市民来说,公共信息对他来说是很关键的,对于一个病人 来说疾病的进展对他来说是很关键的,互联网移动时代媒体传播的 内容会大大拓展,不论是主题,还是题材上都会做很大的拓展,这 个跟内容的生产变化也会有很大的关系。 帮助优质内容找到读者 我们不仅帮助用户找到优质内容,也在帮助优质内容找到读者,以 前非常强势的内容是很难触达用户的,比如说你是学科学历史或者 文化的,很难在邮局、机场渠道发行,因为这个发行成本很高,因 为用户分布也很稀疏,有了推荐引擎之后,我们有机会把用户的常 规信息找出来,并且有机会在各种场景下给他推荐。 媒体要迎合介质的变化 最近两年有各种变化,无论社交也好、算法也好,最大的变化是介 质的变化,介质的变化带来了很多方面的改变。 最早的介质是公告, 或者是像不论是黑板报或者是墙报,再后来电磁波、报纸、印刷术 的发展,后来是电视台。现在我们信息的传播形态,内容不仅仅是 文字了,也不仅仅是图片,也不仅仅是视频。 另外对创作者也是,在手机上拍摄和书写内容也是更加方便了,所 以这个介质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个介质带来的从创造到分发再到 分享,到变现的各种变化,这个时代的媒体要符合这种变化。 内容生产方式会带来哪些变化?
  现在参与创作的人越来越多了,从传统的 ugc 到 pgc,在我们平台 上,第三方非媒体创作的机构在快速增长,已经占到一半流量的展 示比例。 未来 80%的内容很可能由人、由机构来创作出来,是一种认知的表 现。剩下的内容才是由专业的机构来产生。 以下为张一鸣演讲实录: 很高兴有机会在乌镇这个峰会上跟大家分享,作为一个新兴的移动 互联网创业公司,在媒体,在移动时代媒体变革中的一些实践。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其实在之前马利董事长和朱总都已经提过了今 日头条,今日头条确实是一款数据驱动为核心的个性化推荐引擎, 和传统的客户端做法很不一样,它是第一款完全基于技术做内容推 荐的。 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数据,我们在过去两年的时间内, 已经积累了 1.8 亿的安装用户,每天的日活跃用户接近两千万,随着 我们模型的不断地迭代,我们发现在今年过去 6 个月内,当这个模 型数据规模跟幅度进一步提高之后,每天每个用户的跃度时间都在 增长,过去 6 个月已经增长了 60%,到每天接近 40 分钟。所以我们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推荐引擎上有些不一样的事件,所以跟大家分 享一下。 基于推荐引擎大家传统都会想到基于一个内容的相关性去做推荐, 比如说你喜欢娱乐,娱乐你喜欢歌星,歌星你喜欢李宇春,这是一 个内容的相关性。 实际上除了内容之外有场景,比如说你现在是在旅游,比如说是在 参加乌镇的会议,是在常驻地还是旅行过程中,场景也是一个重要 的推荐。 刚刚朱总提到了一个社交,社交是一种典型的协同推荐,它利用你 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或者网络上的社会关系对你做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方式,除了社交还有其他的协同方式,地理位置的协同, 信息爱好接近的协同,包括职业接近的协同,包括场景接近的协同。 所以协同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探索方式,我们经常说个性化、个性化, 会不会越来越是我收载的信息,泛化才是一个共性,社交是一种社 会关系的共性,当然还有其他的共性。 从今年开始我们也加重了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推送,维持社会共识。 因为我们发现用户除了满足他的兴趣之外,还要对公共话题保持熟 悉的程度,否则在各种场合下没有办法跟朋友交流。
  我们有三个事情跟大家推荐,第一个,我们认为我们不是狭义的新 闻,是广义上的信息。过去像报纸、广播、电台要不有版面的限制, 要不有时长的限制,由于版面渠道带宽的限制,更多传递的是重大 的社会什锦,我们更强调的是信息。 我们认为对一个考研究生的人来说,招生信息对他来说是很关键的, 对于一个市民来说公管信息对他来说是很关键的,对于一个病人来 说疾病的进展对他来说是很关键的,互联网移动时代媒体传播的内 容会大大拓展,不论是主题还是题材上都会做很大的拓展,这个跟 内容的生产变化也会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我们其实有一个愿景,简单表述来说,我们希望消灭“早知道 就好了”这句话,我自己有一个很深的感受,经常有人会说早知道某 某事就好了,这个就是信息鸿沟给社会带来的成本,我们认为更有 效地分发能够提高社会效率,降低社会成本。 第三个,我们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以前在纸媒时代内容刊载在纸说 就已经出去了,没有更多的交互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介质的 特点是双向的,用户的行为可以随时返回到服务端,返回到内容发 布者,并且内容发布者有机会不 经过第三方,直接跟用户发生联系,所以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会联 系人跟信息,我们现在已经看到这个趋势了,很多企业开设头条号, 在发布它的专业内容的同时,同时为用户提供服务。 所以我们不仅帮助用户在找到优质内容,也在帮助优质内容找到读 者,以前非常强势的内容是很难触达用户的,比如说你是学科学历 史或者文化的,很难在邮局、机场渠道发行,因为这个发行成本很 高,因为用户分布也很稀疏,有了推荐引擎之后,我们有机会把用 户的常规信息找出来,并且有机会在各种场景下给他推荐。我们现 在发现在头条上已经产生了一些特别的信息爱好。 最近两年有各种变化,无论社交也好、算法也好,最大的变化是介 质的变化,介质的变化带来了很多方面的同时改变,最早的介质是 公告,或者是像不论是黑板报或者是墙报,再后来电磁波、报纸、 印刷术的发展,后来是电视台。现在我们信息的传播形态,内容不 仅仅是文字了,也不仅仅是图片,也不仅仅是视频。 我们以前说文字、图片,图文、视频,现在更多的投票、游戏都是 内容的形态。我们在微信朋友圈也经常能看到各种招募方式很丰富 的内容形态,其次,我们发现它确实是双向的,用户产生的动作行
  为,不论是评论也好,不论是游戏的测试结果,也是对内容的再一 次贡献。 另外对创作者也是,在手机上拍摄和书写内容也是更加方便了,所 以这个介质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个介质带来的从创造到分发再到 分享,到变现的各种变化,这个时代的媒体要符合这种变化。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内容生产方式会带来哪些变化,现在参与创作的 人越来越多了,从传统的 ugc 到 pgc,在我们平台上我们发现在第 三方非媒体创作的机构在快速增长,已经占到我们一半流量的展示 比例了。未来 80%的内容很可能由人、由机构来创作出来,是一种 认知的表现。剩下的内容才是由专业的机构来产生,像国家机构, 工商工具、北京市公安局发布的,也有金融机构像格善理财,还有 公司的企业媒体,像小米公司每次在头条上发布很多内容,他们新 产品的信息也很受欢迎。 在这个基础上机器解放了人,人会更加参与创作,参与信息生产方 式的变革上,就像刚刚舒立说的一样,我相信有未来有更多创造性 的工作等着人去实现。
  “今日头条”,是谁的“头条” 朱巍 颁奖词:当“头条”成为头条,不仅事关版权保护,更牵涉媒体格局 变革的深层结构。该文虽是媒体为自己发声,却有理有据,彰显对 法治的敬畏。评论之要,在不卑不亢,不避利益之亲,不避利益之 仇,无关利益,关乎公信。 近日,“今日头条”手机 app 宣布获得一亿美元投资,并实现高达五 亿美元估值。在看到其经济上“成功”的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恐怕是 其背后的版权问题。 “今日头条”作为手机 app 客户端软件,本身并非作品内容的创造者, 而是以及时整理和转发当日的“头条新闻”闻名。在版权法领域中, 转发他人作品理应付费,这是人尽皆知的法律常识,但这款软件有 没有尊重版权人起码的权利?“今日头条”的口号是“我们不生产新闻, 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 ”,但事实上,其搬运的不仅是新闻,更是版权。 所谓的“新闻搬运工”,掩盖了侵权的事实。 首先,“今日头条”所展现的新闻并非用户直接使用搜索引擎精度搜 索得来的,而是该款 app 事先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归类、排行和大 数据算法之后,得到“二次加工”的新闻。这种通
  过经营者自身行为展现新闻的方式,在版权法领域是典型的侵权行 为,这早已是国内外版权司法实践中达成的共识。 其次,通过“今日头条”搜索展现给用户的信息,在网络版权法中被 称为“深度链接”,即链接对象并非对方主页,而直接达到二路 径以下的最终目标,虽然省去了用户反复查找新闻的烦恼,不过也 触及了版权法所容忍的底线。“深度链接”判例多年前就已被欧洲法 院所确立,我国近年来多有此类判例,法院都援引“深度链接”加以 判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度链接” 几乎等同于剽窃。 内容发布者都应该懂得“内容为王”的新闻定律。版权法要求尊重作 者的权益,并非单纯为了作者的经济利益,而是在于鼓励创新,鼓 励更好的作品出现。 长久以来,“窃书不算偷”的思想,一直误导中国版权保护之路,从 影视剧到文学作品,从新闻剽窃到科研抄袭,我国因版权保护乏力 造成的 “ 软实力 ”弱化的苦果,直至今日尚未消除。原创得不到保护, 创新发展从何而来? 在互联网时代,固然是要鼓励技术创新和所谓的盈利模式创新,但 基本的前提,是不能伤害原创内容的创新;不能把别人的“头条”抄 袭成自己的“头条”。互联网发展会带来各种新技术,像“今日头条” 这样的网络应用新秀将层出不穷,但技术的发展不应当带来版权保 护的恶化。 这就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时应对新挑战,而我们的法律完 善、司法公正和政府管制,以及资本的追随、社会的认知,也应当 立足于保护创新的源泉。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娱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