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5031
威望: 15042 点
铜币: 13332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6-18
0楼  发表于: 2024-06-18 01:41
 | 编辑

扫娱风暴②丨揭开流量的面具!清朗之下“唯流量论”将退去 市场将转向“作品为王”时代

  文娱领域有史以来最严苛、最坚决、最大规模的一次整顿正在集中发力并显现成效。主管部门重拳出击,无疑是对“唯流量论”的釜底抽薪,也是对整个行业风气的激浊扬清。刚刚过去的中秋档,那些曾经活跃在秋晚舞台上的“顶流”们全然不见,从“流量引流”到“内容引流”节庆晚会生态的拐点已然到来。大文娱市场正在转向注重艺人艺德、业务能力“作品为王”的时代。
  中秋3天小长假,9台“秋晚”堪比神仙打架,不过,与往年明显不同的是,“顶流”们的消失以及偶像养成类选秀出身艺人们的锐减、以及央卫视平台在使用“流量明星”上的谨慎,这无疑是对近一个月来文娱整治行动的回应,也释放了一个信号:留给“流量”们的时间不多了。
  这个暑期档,“流量艺人”转型做演员成了一种集中爆发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有27名通过近3年来选秀节目诞生的青春偶像参演剧作。爱豆转型做演员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从2018年新选秀元年算起,已有近百名人出道,当红利缩水、曝光率降低之后,参与影视剧拍摄,无疑是他们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转型的趋势也比以往要来得猛烈。
  不过,与当年通过百万、千万级别粉丝集资投票只为求给偶像一个出道位相比,大部分爱豆都是在网剧里殊途同归。而这27人中,能演男女主角的不足一半,其余则大多为参演或者是特别出演身份。从类型上看,也多以青春剧、甜宠剧为主。
  为何在网剧领域集中输出?这背后,是视频平台通过培植偶像艺人拓展商业版图的布局,网综、网剧最容易操盘,而比起综艺,剧集的热度维持更久,对于平台方来说是推人、推剧两不误。暑假学生受众增量,更多定位年轻人群、粉丝向的题材播出。据悉,今年暑期档上线的剧集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戏有“流量”参演。
  然而,火爆的表象下,也难掩艺人与平台的焦虑。面对着观众越来越理性的理念,面对着流量失灵与流量反噬的现状,平台推动偶像“入剧”,在收割普通观众上,难度非常大。在剧集播出后,多数爱豆所获得评价依旧是“流量偶像与演员有壁垒”“演技在及格与不及格之间徘徊”。
  “流量转型做演员绝非易事,为了能参演好剧,即便不做主角,能获得个有记忆点的人设,他们愿意自降片酬去参与。”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从近期的剧集也不难看出,比如《扫黑风暴》的张艺兴,《理想之城》的杨超越在偶像剧中绝对的男女主,都选择在现实题材佳作中当配角,可见都想抓住机会积累经验,适时撕去流量标签。同期播出的由闫妮主演的《亲爱的爸妈》,多达6位选秀出身的艺人参演,翟潇闻资源最不错,作为领衔主演之一,在剧中出演闫妮所演角色柳碧云的儿子李冰。
  6月的口碑剧《叛逆者》的主演朱一龙,2018年因为《镇魂》与搭档白宇一夜成为“顶流”,3年间除了《知否》之外,他演过甜宠剧、都市职场剧和圈层爆款IP剧,但造势声都比真实的市场水花大,直至谍战剧《叛逆者》他才终于迎来了又一部代表作。中秋档,电影《峰爆》上映,朱一龙此次变身硬汉获得了称赞,最近接连以“毁容式”演技彰显出力争当实力演员的决心。
  不过,人红是非多。这几日又有网友爆料其粉丝集资应援新电影,疑似“顶风作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事件属实,那么这种违规行为势必会影响到艺人本身,而艺人作为公众人物对粉丝行为是有引导责任的。目前,朱一龙工作室还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早在内娱初代选秀“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和“加油好男儿”几档节目里,就有李易峰、井柏然、欧豪、魏晨、马天宇、于朦胧等“秀人”如今已经顺利转型演员,流量时代下的新秀们正是看到了希望,希望有朝一日在影视圈有一部代表作傍身。
  “‘唯流量论’带来的问题,一直让行业的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流量模式打击了正常的艺术创作,打击了正常的文艺批评,颠覆了创作规律,腐蚀了营销机制,百害而无一利。”编剧、监制、制片人汪海林表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一个演员在社会上有知名度、有粉丝都不是坏事,“要想可持续发展,一定不是靠粉丝经营,而是靠角色来为自己做支撑。”他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建议,“希望所有演员包括流量明星要提高自己的生活修养、艺术修养,努力去塑造好人物。”
  业内人士指出,“流量”拍戏对于一些缺乏平台宣推资源、对自己项目播出成绩缺乏信心的中小体量的剧来说是一种,在没有强力IP、没有优质拍摄班底、请不到高知名度演员的前提下,至少能有“秀人”带来的粉丝流量做数据保底。
  在影视行业,制作方出于作品的知名度和商业表现考量,往往会采用流量明星出演一些角色,但对这些角色的打磨却往往存在一些缺憾。“从这些年看到的,大部分外加商业元素的作品,有时候都成为这个作品的累赘,观众吐槽也往往是这一部分。”尹鸿坦言。
  尹鸿表示,创作者应该对内容和作品有信心。只要作品真的对生活有深切的发现,在艺术上表达到位,找到与观众的共鸣点、共情点,就应该对自己有信心。“严肃的、严谨的创作一定能打动观众,而且现在由于有了互联网口碑的传播,大家能够识别出真正的好作品,不需要刻意加一些外在的商业元素,似乎看起来好像关注度高了,但实际上,它往往成为一个好作品的累赘。”
  他补充说道,总台热播剧《觉醒年代》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创作者把主流价值和主流市场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创作者找到了可以共享的主流价值;同时也体现了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坚持从个体出发、从人出发,从而得到了更多的共鸣、认可。”
  《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等爆款大剧的总制片人、金盾影视中心主任李学政在接受半岛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流量论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本身就没有流量而是造的假数据,这属于行业的毒瘤之一。没有‘流量明星’一点儿不影响文化艺术产品的市场,反而有利于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资深制片人李学政以往的作品演员阵容都是戏骨集结,“我向来注重艺人的格局、艺术品相统一,我们的作品是高端的、自信的,就不会被所谓的流量和资本去挟持,因为你的出发点和过程都是正确的,不以赚钱为目的,而是做出被时代认可的文艺作品。”
  “我们所说的‘顶流’是唯数据论的说法,而这些数据是有待考证的。”制片人刘一菱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在此之前,项目方就开始考虑‘流量’对于项目方加成作用大还是风险更大。今年有些项目就是因为‘顶流’出事了,基本上全赔了,用得起‘顶流’的片子都是好几个亿的大项目,最后这些行为还是让片方买单。有些‘顶流’虽然叫‘顶流’,但是其实对项目方并没有起到原先心目中预期的效果,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有些项目‘扑了’。”
  刘一菱认为,流量明星能够在艺德艺能上加强自己,并能正确引导粉丝,对项目也会有加持作用,“作为艺人能够明白自己的定位,不局限于眼前利益,有长期发展的思维,是有前途的。”
  日前,《扫黑风暴》央视首播收官,据艾漫数据统计,《扫黑风暴》央视热播期间,老戏骨大放异彩。网友讨论度最高的主演及“演技”提及占比如下:
  孙红雷饰演的李成阳、刘奕君饰演的、苏可饰演的大江、吴晓亮饰演的孙兴、王志飞饰演的高明远、吴越饰演的贺芸……都是观众讨论度最高的角色。其中,围绕“大江”“孙兴”两个角色的“演技”讨论占比甚至超过了50%。许多网友表示,通过这部剧第一次认识了苏可和吴晓亮,更通过这部剧,再次领略了王志飞、吴越的颠覆式演技。
  而在《扫黑风暴》中起着穿针引线作用只有四集戏份的马帅扮演者演员宁理,也在网上收获了一众好评。短短几场戏,能让人印象深刻,来自于宁理31年演艺生涯的积累,此前他演过无数小角色,直至2017年《无证之罪》中他饰演心狠手辣的“李丰田”才被观众认识,之后他又出演了《沉默的》《隐秘的角落》等高口碑网剧。
  《理想之城》也是配角天团火出圈,其中两位戏骨大放异彩。天成建筑的总经理汪炀的扮演者陈明昊,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导演陈明昊一直长期活跃在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通过《沙海》《重启之极海听雷》的“王胖子”一角才走入大众视野;演员李传缨则将狡黠市侩的天科总经理黄礼林演绎得入木三分,在去年的爆款剧《装台》中他所饰演的“疤叔”也令人印象深刻。无独有偶,《乔家的儿女》中,演员刘钧也凭借“渣爹”乔祖望冲上热搜。
  近几年,在影视剧作品中凭借配角角色,却在观众心目中先声夺人的演员层出不穷,这种看似“四两拨千斤”的认可背后,是演员们几十年如一日的阅历积累与沉淀。比如《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陈俊生、薛甄珠,《都挺好》中的苏大强、苏明成,这些现象级作品中配角的热度都不逊于主角。
  在这些年影视圈的流量风潮中,很多明星争番位,在名字的排序上争执不休,不愿在作品海报中成为别人的“陪衬”。但对一个真正的演员来说,角色不分大小,也没有绝对的“主”和“配”。也恰恰因为这样,这些被人记住的绿叶演员,是凭借专业水准,而不是戏份多少,赢得了观众心中的C位。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一方面,演员自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努力去塑造好人物;但是另一方面,制作方也应该充分地意识到:用流量不是仅仅在用一个流量明星,你是在用一个演员,在创作上也要给他们塑造角色的机会。“任何的好演员,都是戏抬出来的,没有好戏,演员是出不来的。所以我们也要纠正一个观点,用流量明星不是因为他有流量,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演员,我们要给他好的角色。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流量明星真正变成优秀的演员。”
  “流量”,这个伴随着互联网的兴盛而诞生的新名词,与互联网造星工业结合后,又衍生出“流量明星”。
  2014年初代流量明星受到追捧,“小鲜肉们”走上荧幕,在韩娱打拼的几个明星归国发展,而同时,TFboys也正刚刚在大江南北火爆。当时的内地娱乐圈还没有发展出成熟的偶像商业模式属于蛮荒期,初代流量既是受益者也是试验品。资本向影视市场伸手,只要有流量明星出演,影视剧就能凭借粉丝群体赚得盆满钵满,天价片酬、不背台词的“小生小花”到处轧戏、“面瘫演技”……乱象丛生。
  这一切在2018年发生转机,粗制滥造的影视剧被观众所诟病,“IP+流量”的赚钱公式失灵、评分下降,票房不佳,甚至有流量明星参演的影视剧遭到。初代流量纷纷谋求代表作,为有朝一日成为实力派演员、歌手而努力。
  然而,资本是逐利的,也是在2018年之后视频平台崛起,《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明日之子》《创造营》等爆款网综成为孵化偶像重要渠道,偶像造星变成了工业化批量生产。社交平台与明星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关系,线上数据一步步被捧为绝对标准,“粉丝—平台—资本—明星”之间形成了一个饥渴的闭环。于是流量靠刷、人设靠造、走红靠撕、评论靠控、口碑靠营销等一系列饭圈操作层出不穷,此时的“流量”等同于弄虚作假,借由假数据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畸形发展的饭圈经济、流量明星的失德失范、狂热粉丝的越轨行为……是资本逐利脱缰失控的结果。一场针对文娱领域的“扫黑风暴”到来是恰逢其时。
  治乱须用重典,震慑须出重拳。今年6月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8月27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十条措施,中宣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涤清尘垢,重塑健康的生态。偶像养成类综艺被禁止播出,坚决耽改之风等泛娱乐化现象,直接粉碎了制造流量明星的器皿,这也意味着一直以来屡试不爽的造星模式,走到了尽头。
  除去唯流量论之后,影视圈正在朝着艺人回归作品、粉丝回归理性、行业回归初心的内核发展。有业内人士指出,要想市场有序发展,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资本的边界、促进饭圈的自净体系以及加强社会监管,只有标本兼治,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清朗的行业环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