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4-02-01 17:58

【原创研究】2022年美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Permacrisis)为核心特征的后疫情时代,美国传媒业在2022年呈现出“喜忧参半”的“数字化转向”:包括电视、报纸、广播在内的美国传统新闻业传播力持续下降,地方新闻发展受阻,受众的选择性新闻回避行为增加,为传统新闻业构成了严峻的现实挑战;Z世代青年群体的“入场”为美国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带来变局,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为“挽回”年轻用户群体在平台机制上整体性地“TikTok化”转向;在技术普及和消费偏好转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流媒体产业依旧高歌猛进,并对北美地区实体影院形成强烈冲击;在“技术后冲”的作用下,社交媒体广告市场停滞不前,数字音频广告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广告商走出困境的主要突破口;2021年井喷式增长的NFT与元宇宙颓势尽显,而2022年底“一夜爆红”的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则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空间。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虽已终结,但其所遗留的渠道变革依旧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传媒产业的结构性变化。本文基于美国传媒业过去一年的发展动向,着眼新闻与广播电视业、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影视娱乐和流媒体、广告业以及新兴媒介产业五个类别,回顾与总结2022年的美国传媒产业生态,进而剖析细分媒介类型值得关注的新兴趋势。
  2022年,美国各行业已然呈现出“后疫情时代”的复苏态势,在“中期选举年”密集投放竞选广告的助推下,美国传媒业的整体广告收入同比增长了9.4%。由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信息渠道变化导致新闻业的“数字化转向”愈演愈烈。受社交媒体与数字订阅的影响,选择以互联网作为主要新闻获取渠道的美国公众高达67%,选择印刷媒体的公众比例再次下滑,从2021年的16%减少至至15%。同时,美国传统印刷纸媒发行量持续走低,排名前25名的媒体在新一年的发行量平均下降12%,仅佛罗里达州的《村庄太阳报》(Villages Daily Sun)实现了同比正增长,而这一“特殊”的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当地退休社群的扩大和订阅价格的再度降低。不难看出,美国传统印刷纸媒正在经受着传播力下降与营收下滑的双重考验。
  当“纸媒遇冷”已然成为数字化时代定势,美国媒体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以纾解经营困境。2022年,《纽约时报》数字订阅量大幅跃升至910万,与其纸媒发行量的持续走低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以“订阅堆栈”(Substack)为代表的新兴内容订阅平台异军突起,收获了超过150万付费用户以及高达3000万的月访问量。区别于雇佣记者从而直接生产新闻等内容产品的传统媒体机构,Substack通过“平台”模式以“连接”代替“拥有”,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和一键分发等服务,鼓励创作者自主决策,借助平台生产、发布内容并与用户建立长期关系。当用户为阅读信息内容支付费用时,平台则从付费订阅收入中抽取10%作为佣金。以Substack为代表的个人化付费内容平台被视作“摆脱新闻机构束缚”的一种可能,其在收获年轻受众喜爱的同时,也吸引了社交媒体巨头的关注。推特于2021年收购了同类平台Revue,承诺仅收取5%的订阅费用;脸书则自创号称“Substack竞品”的内容订阅平台Bulletin,并表示不会抽取任何中介费用以吸引更多内容创作者和用户,这将掀起一场新的流量之争。
  相比于大型主流媒体,美国地方新闻业在数字化的转型过程中则尽显颓势。新冠肺炎疫情致使的经济衰退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部分地方媒体由此失去主要广告性收入,特别是在数字基础设施贫乏、从业人员流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美国地方新闻业似乎自此走向没落。美国西北大学发布的《2022年地方新闻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2年间共有360多份地方性报纸停止发行,超过五分之一的美国人口(约7000万人)生活在“新闻荒漠”(news deserts)之中,难以获取及时、可信的新闻信息,地区间“新闻鸿沟”日益深化,社区凝聚力也随之降低。诚然,Substack于2022年5月启动主打本地化内容的“Substack Local”计划,试图探寻与开创新型地方新闻商业模式,但在Patch数字新闻编辑室、美国新闻计划等“拯救美国地方新闻”项目纷纷落败后,媒体行业人士对此模式的态度并不乐观,认为Substack只能至多成为本地新闻信息的补充来源,而无法彻底成为“替代品”。
  在数字化转型之外,美国传媒机构所共同面临的又一危机为“选择性新闻回避现象”(selective news avoidance),指用户对特定类别的新闻采取有意识的回避态度,以减少接触甚至“脱离新闻”的方式减少媒体信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据统计,美国一周内不阅读任何新闻内容的用户占比从2020年的8%上升至2022年的15%,而对新闻“很感兴趣”的人群占比则在逐年下降。造成选择性新闻回避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受众对重复性内容感到厌烦、对媒体的信任程度下降、负面新闻引发焦虑失落情绪以及新闻内容难以理解等。特别是在意见分歧加剧、立场“极化”的美国公众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回避新闻以减少“不必要的争论”,这对新闻记者如何唤起受众兴趣、提升媒体公信力带来了严峻的现实挑战。
  与传统新闻业相似,面对着流媒体的“大举进军”,不论是超级碗、世界杯等重大体育赛事,还是饱受关注的美国中期选举,都未能阻挡美国电视行业收视率全面且连续下滑的衰落局面。在收视排名前10的美国电视媒体中,仅有华纳旗下着力于体育节目的“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ESPN)收视率迎来上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选举与体育赛事仍旧为电视媒体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收入,这一数据同比增长了6.1%。其中,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仅靠独家播出的超级碗赛事便收获了约5.78亿美元。此外,在2022年美国最受欢迎的50档电视节目中,仍超过半数并非流媒体平台原创节目。由此可见,许多热门电视节目制作商仍然重视传统媒体工作者的创作能力和渠道的引流作用,采取传统电视频道和流媒体平台共同策划推出的策略,从而覆盖更多受众以实现影响力的最大化。
  在人口流动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之时,美国广播业则迎来了又一轮的迅猛发展。根据新闻消费调查,在16-24岁的年轻群体中,仅有四分之一的受众会选择广播获取新闻信息,而播客(Podcast)作为美国目前最受欢迎的伴随式媒介类型,收获了年轻(12-34岁)、高学历(大学本科学位及以上)、高收入人群(家庭年收入为75,000美元及以上)的喜爱,并在2022年实现了受众量和广告收入的飞跃式突破。播客平台“声田”(Spotify)发布的《2022年播客趋势报告》显示,其下载量较上年增长了33%,B2B类型的广告收入高达2021年的12倍有余,特别是旅游休闲类和医疗类的广告获得了飞速增长。如今,约61%的美国民众收听播客,超过三分之一(约1.04亿)的美国受众则形成了定期收听播客的习惯。同时,随着播客的持续走红,越来越多的老牌新闻媒体机构一改往日观望态度,计划在播客和数字音频上投入更多资源作为2023年媒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而言之,包括电视、报纸、广播在内的美国传统新闻业传播力持续下降,地方新闻发展受阻,受众的选择性新闻回避行为增加。为应对多重困境,美国媒体继续推动数字化转型,以Substack为代表的新型内容订阅平台、播客、迷你剧等轻量级视听产品成为近年来数字新闻业的亮点。但从宏观来看,美国的新闻业收入仍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以数字新闻为例,将近一半的付费订阅来自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同时新闻媒体的订阅人群平均年龄较大,如何引起Z世代年轻群体的新闻消费兴趣,培养新闻付费习惯依然是美国传媒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的数字市场之一,美国的互联网用户规模仅次于中国和印度,高比例的网络接入率也使得美国成为社交媒体表现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2022年,美国社交媒体用户总量突破3.02亿,渗透率达90%,并预计在2027年有望达到3.27亿。其中规模最大的新用户群体为出生于1997年至2012年之间的Z世代。据统计,2022年约有400万Z世代成为社交媒体用户,同比增长8.4%。
  Z世代青年群体的“入场”为美国社交媒体巨头竞争带来了变局,最为明显的趋势为互联网平台的“视频转向”。数据显示,聚焦于视频内容的TikTok与YouTube占据了用户使用时长的前两名(见图6)。同时,以竖屏化视频流和精准算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获得激增下载量的TikTok对于部分用户而言已不再是单纯的娱乐性应用,而同时成为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渠道以及挖掘信息的窗口。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经常在TikTok平台观看新闻内容的用户占比从2020年的3%增加到2022年的10%,特别是30岁以下的美国年轻群体中,约有四分之一会选择通过TikTok获取新闻信息。而与此对应的是青少年群体对Twitter和Facebook等传统社交平台的使用率持续走低,以Facebook为例,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使用率从2014-2015年的71%下降至2022年的32%。如今,超过50%的Facebook脸书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上。因此,为“挽回”年轻用户群体,不管是照片墙(Instagram)推出的Reels,还是优兔(Youtube)的Shorts功能,都旨在模仿TikTok的内容形态聚焦于算法推荐分发驱动的短视频生产,这使得数字平台领域呈现出“TikTok化”(TikTokfication)的趋势。
  “Z世代”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目前用户规模产生的影响力,更在于他们将进而定义数字媒体业的未来。得益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普及,作为“数字原住民”的Z世代群体将使用互联网与浏览社交媒体视作日常。相比于“数字移民”,这一年龄段的用户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了数字技能,拥有更强的自主性,同时倾向于更富个性化的使用习惯。除短视频的社交媒体内容形态外,Z世代用户对电子游戏、直播购物、虚拟现实等新兴互联网业态也表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以游戏玩家为例,2022年美国游戏玩家总数约为1.89亿,其中18岁以下群体占比24%,美国游戏产业规模更是在2022年达到了556亿美元。同时,随着技术的精进,游戏产业转移至移动端的趋势进一步凸显。在游戏产业于“疫情红利”消散后的市场冷静期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之时,Pokemon Go、Roblox等移动端各类型的游戏消费却依旧表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
  为适配于Z世代用户群体的使用需求,TikTok积极拓展了以直播购物和电商业务为代表的更多功能与服务以寻求更多变现方式。2022年11月,TikTok Shop正式进入美国市场,用户得以通过应用程序直接购买商品并完成支付。同时,TikTok对美国团队的人员调整使得一众行业观察人士纷纷预测其将减少对广告收入的依赖,从游戏和直播电商等业务中寻求更多收入。这意味着继Facebook和Instagram之后,TikTok作为又一社交媒体平台加入到电商赛道展开竞争。目前来看,TikTok Shop在美国仍处于发展期,但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不断迭代的算法推荐技术将为其电商业务的发展注入新的潜力。
  2018年以来,随着“技术后冲”(Techlash)对全球立法机构、监管群体、媒体人士与公众的持续深化,“互联网狂热”情绪逐渐消弭,取而代之的是对于平台权力膨胀的忧虑。然而,不同于2016年以来接连推出强力法案监管互联网公司的欧盟,美国虽通过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等机构发布政策文件,但在立法监管方面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式地缓慢推进。以《美国数据隐私和保案》(The American Data Privacy and Protection Act)为例,该法案将数据最小化、个人所有权和私人诉讼权作为主要原则,旨在规范互联网公司如何收集、管理和储存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及数据,一经通过则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现有的隐私相关州立法规。然而,自2022年7月其在美国众议院能源商业委员会通过并提交给国会后,在两党的意见分歧以及大型科技公司的频繁游说下再次“停滞不前”。美国两党罕见达成共识的“反垄断”立法同样如此,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于2021年提出六项针对大型在线平台的反垄断法案草案,但仅有一项通过了众议院投票,六案距离立法成功遥遥无期。
  类似的规制争议也出现在了美国联邦法院和州立法院对TikTok的调查与限制上。2022年3月,美国九州联合成立的小组以“TikTok对美国青年的不良影响”为由宣布对TikTok的算法技术以及该平台可能对儿童心理健康构成的风险开展调查。作为回应,TikTok在7月发布数项更新规定,旨在帮助青少年用户定制观看偏好,过滤掉对年轻用户来说可能有问题或过于成熟的内容,同时重新审视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潜在危害。然而,真正使得TikTok倍感压力的指控在于美国政府反复宣称“TikTok通过母公司字节跳动向中国政府提供信息”。2023年3月,美国国会再度推出“限制法案”(The Restrict Act),旨在授权商务部全面禁止对构成威胁的外国公司在美国继续运营,虽未明确提及TikTok,但法案措施中明确提及“将主要针对中国、古巴、伊朗、朝鲜、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国家”。最新报道称,TikTok首席执行官已同意于2023年3月23日参加在美国国会举行的听证会,同时TikTok表示将通过3月的听证会澄清事实,就TikTok与母公司字节跳动的关系、美国等热点议题作出回应。
  美国电影产业在经历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挫之后,接连在近两年中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2022年国内前十大电影的总收入(38.3亿美元)远高于2020年(8.291亿美元)和2021(15.2亿美元)的前十大影片票房。与2021年迪士尼和索尼两家制片公司分庭抗礼不同,派拉蒙、20世纪、漫威、环球与华纳兄弟在2022年纷纷参与到票房角逐。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的票房前十名电影中,绝大多数影片为系列电影续集,仅剩的一部影片——《黑亚当》也背靠经典漫画IP支持。根据美国票务平台Fandango的“2023年观众最期待电影”调查,美国观众2023年最想观看的前10部电影同样均为系列电影。
  然而,虽然2022年院线电影票房远高于过去两年,但与疫情之前的票房水平尚有距离。究其原因,相比于疫情导致的在拍项目延期以及新项目立项减少,对北美地区实体影院冲击更为强烈的实则是流媒体的兴盛。近年来,好莱坞几大制片厂都纷纷调转方向,全力发展旗下的流媒体平台,如迪士尼Disney+,华纳旗下的HBO Max,维亚康姆旗下的Paramount+,这些新兴平台与老牌头部流媒体Netflix、Prime Video合力分流线下影院受众。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限制虽已不再实施,但在技术普及和消费偏好转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流媒体产业依旧高歌猛进,并在2022年7月迎来了里程碑式的转折点——流媒体当月收视率(34.8%)首次超过广播与有线个月中收视率一路攀升,稳步与有线电视、广播拉开差距(如图1)。据尼尔森数据统计,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观众每周用于流媒体的时间增加了30%以上。即使是橄榄球赛季的回归与世界杯的开启也并不足以改变流媒体高度嵌入公众观看习惯的轨迹。
  随着对市场价值的挖掘,流媒体行业的关键参与者也从Netflix一家独秀发展至百花齐放的行业格局(如图4)。随着HBO Max、NBC环球、Disney+等公司持续开拓自己的流媒体后,Netflix原本所有的部分优质剧集版权被收回,自制内容也受到冲击。在经历了8个月的角逐后,YouTube的收视率首次超过Netflix,并在后5个月中稳居第一。同时,美国流媒体平台内容的多元化得以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节目选择,其中,体育赛事直播的发展势头尤为凸显。作为传统电视收视率的重要来源之一,体育赛事联盟在2022年与流媒体平台纷纷达成合作。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将独家播放权交至亚马逊Prime Video手中;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 (MLS)将于下个赛季开始与Apple TV开展独家合作。据尼尔森数据统计,80%的体育迷、76%的橄榄球迷和89%的足球迷在这一年中时常会通过流媒体或其他在线渠道观看体育比赛。
  回望2022年,技术的普及与观看渠道的转变持续提升流媒体用户的黏性与使用率,使得市场体量迅速扩增,但“疫情红利”的消退与平台数量的增长也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同平台或将沿袭2022年内容差异化与专属化的发展路线以保证自身竞争力、巩固原有市场。
  迄今为止,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广告市场,其全年的广告支出是位于第二位的中国市场三倍左右。在2021年美国广告业的大幅复苏后,2022年的广告市场仍延续着上一年的回温态势,但因疫情早已正常化致使增速放缓,增长率仅为8%。尽管在中期选举的刺激下,共和党和党广告开销惊人,花费近100亿美元在各地区投放广告以赢得选票,几乎是2018年中期选举支出的三倍,甚至超过了2020年总统选举的资金规模,但若除去服务于选举的两党广告外,美国2022年下半年的广告市场规模相较于2021年同期增幅甚微。
  究其根本,2022年广告业发展受阻主要源自于数字广告业的“停滞不前”。由于互联网平台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深度嵌入,数字广告自2019年就已然发展为最主要的广告形态,在2022年的广告总额中更是占比超过70%。然而,随着近年来关于互联网隐私丑闻频发,美国互联网用户对在线广告也开始出现越发明显的负面态度,更是有超过80%的美国公众因认为社交媒体平台将滥用数据而不愿泄露个人信息。虽然美国2022年7月提出的数字隐私立法目前尚无最终结果,但目前已然执行中的州相关立法以及科技巨头为回应公众所进行的“自律”改革已然致使社交媒体广告市场规模在2022年几近停滞增长,与2021年38%的增长率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其中,影响最大的措施为“小型文本文件”(Cookies)的禁用,其早在 1994 年研发推出,主要功能在于储存用户个人数据及传输信息以帮助网站站识别个体偏好并促进购买,随后被广泛应用于广告的精准投放。近年来,标榜“保护用户隐私”的苹果公司率先宣布了不再允许其旗下浏览器Safari使用第三方Cookies,更是采取“默认阻止”的替代措施,随后火狐、谷歌等浏览器所属公司也纷纷宣布将逐渐淘汰Cookies使用,进而保护用户个人隐私。虽然谷歌后续将禁用时间点从2022年再度推迟到了2024年,但科技巨头的种种举措无一例外地标志着在线数据收集实践将极大程度上迎来更替,广告商们也将由此无法再通过Cookies收集用户在线行为数据以寻找特定的潜在客户群体,也最终导致了广告主们对数字广告市场的观望态度。
  同时,在美国政府反垄断调查与诉讼进程的施压下,美国科技巨头也放缓了在线广告竞争的步调。谷歌与元公司长期以来分别霸占着数字搜索广告与社交媒体广告市场,被称为“二重垄断”。然而,这两家公司今年的数字广告收入总和自2014年以来首次跌破了50%的行业占比。另一方面,亚马逊公司近年来携手沃尔玛、eBay等电子商务公司着眼于建立全新的数字广告网络,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谷歌与元公司在数字广告业务的主导地位。如今,其广告业务已增至每年300亿美元,并在2024年预计获得美国数字广告资金总额的12.7%,进一步缩小与元公司的差距。
  与社交媒体平台广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持续呈现兴盛趋势的在线年美国的数字音频广告支出高达 63.1亿美元,比 2021年上升了10.8%,其中流媒体和播客的音频广告销售额更是增长了15%。然而,相比于其火爆的受欢迎程度,在线年广告投资最为不足的媒体类型,特别是由于其无需通过Cookies获取用户信息,音频广告被预测为未来广告业发展趋势所向。如今,数字音频收听时间占美国成年人总体使用媒体时间的 12.7%,并且收听人口比例仍在不断上升。因此,在美国数字隐私立法后,在线音频等新兴广告类型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动力或增长点,帮助未来广告商走出搜索引擎取消第三方Cookies的困境。
  相比于被认为“非同质化代币(NFT)元年”的2021年,2022年新兴媒介产业的发展虽仍以Web 3.0为基础探索技术应用,但随着过热泡沫的破灭,NFT市场逐渐萎缩,技术早期阶段的井喷生态已然不再。虽然 NFT 市场在 2022 年第一季度表现良好,交易额接近 80 亿美元,但销售额同比下降了 47% ,而在第三季度NFT市场则有史以来第一次季度净亏损达4.5 亿美元。由于创作者版税等诸多争议,2022年最大的 NFT 项目Axie Infinity的免费生态系统举步维艰,导致 NFT 和代币价格大幅下跌,而窃取了约 6.2 亿美元加密货币资金的一次黑客攻击更是致使行业态势自此开始螺旋式下降。2022年7月伊始,不少互联网企业公开表态禁止NFT嵌入服务器。
  相比于网络安全事故频发导致“触底”的NFT业态,元宇宙市场在2022年前期表现较好,收获超过 1200 亿美元的投资,诸多著名奢侈品公司与元宇宙概念的结合以及3月举办的首届虚拟世界时装周更是标志着元宇宙技术主导时尚行业的开端。然而,随着NFT市场的频繁“暴雷”,投资人和消费者都切身感受到了新兴技术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元宇宙也随之遇冷。这一颓势更是直接致使决心向元宇宙转型的“元”(原“脸书”)出现重大亏损,股价全年下跌了66.29%,最终在2022年11月的第一规模裁员中解雇11000多名员工,约占总人数的13%。尽管元宇宙市场发展从“概念热炒”到“缺乏共同愿景”从而迅速走低,仍有不少专家看好其未来发展,认为当前元宇宙市场发展停滞只是暂时的挫折,重回“去中心化”的Web3.0业态虽缺乏短期投资回报,但仍能够打破当下被诟病为“侵犯用户隐私”、“所有权集中”的畸形互联网格局。
  2022年“一夜爆红”的“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产品似乎与2021年初NFT与元宇宙的盛况如出一辙。OpenAI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ChatGPT在发布五天后便迅速积累了100万用户,并于2023年1月突破1亿大关,成为有史以来使用者数量增长最快的应用程序。而在推出该聊天机器人后,OpenAI的全球企业排名更是从第1879名一跃上升至第27名。具体而言,ChatGPT的底层语言模型GPT-3.5在包括英文维基百科、网络文本、在线亿字的广泛数据集上进行培训后,得以响应用户指令生成文本并参与对话。相比于以往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令人印象深刻的语言处理能力可以归因于“强化学习”(RL)的反馈过程,使得算法技术在与人类的不断互动中通过其评级与反馈进行再次学习。换言之,自2022年底推出公测伊始,数以亿计的测试用户在体验与智能机器人聊天新鲜感的同时,实则帮助ChatGPT再度完成了大规模的迭代与升级。
  2023年3月15日,OpenAI再度发布最新底层语言模型GPT-4,并宣布这一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将在图像识别能力、响应用户指令准确性、文本处理规模等多方面实现飞跃提升。随着ChatGPT的广受欢迎,各大公司在人工智能赛道争相推出“新品”。从谷歌等科技巨头针对ChatGPT即将推出的竞品,到图像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Dall-E和Midjourney,再到根据文本提示生成视频的元公司旗下产品Make-a-Video,种种新兴技术的诞生与大规模应用既开辟了一系列新的可能性,却也使得人们陷入对于“人机共生”新型生态中自动化信息爆发式增长的担忧。
  一方面,无论是歧视女性求职者的亚马逊人工智能招聘工具,还是在短短几小时内被用户训练为种族主义者的微软聊天机器人Tay,都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貌似“中立”的人工智能技术实则会在自动化决策中形成并不公正的对待,ChatGPT也不例外。近日,在多次使用ChatGPT回答类议题时,美国保守派媒体与民众已经探测到了它的“觉醒主义”(wokism)偏向。从拒绝创作一首赞颂特朗普的诗歌却同意以诗歌形式褒扬拜登,到以不适宜生成虚假信息叙事为由婉拒编写2020年特朗普击败拜登的故事但在编写希拉里赢得2016年大选的故事时称这是世界各地女性和少数族裔向前迈进的一步,种种关于ChatGPT偏向的论据经由社交媒体二次传播后引发热议。另一方面,作为文本生工智能的最新迭代,ChatGPT得以通过在预训练中读取和分析大量文本生成流畅自然的“拟人化”口语或书面表达。此类生成技术将使得虚假信息传播者得以通过极低成本、轻易地编造大规模的虚假信息,并得以通过模仿主体特征打造量身定制、符合行文规范、无人工错误的文本,进而引发社交媒体场的“信息失序”,甚至加剧“零信任社会”的可能。
  在第一个网络媒体机构出现28年后的今天,美国传媒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从纵向的历史维度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印刷、广播和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类型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在近十年内持续下降,媒介的“数字化转向”已然成为不可逆的时代定势,但其也致使许多人群与新闻形成“被动”或“主动”的脱节。一方面,尽管有企业或公共资金的支持与干预,地方新闻仍然成为了数字化转型的“牺牲品”。自2005年以来,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纸媒“消亡”,绝大部分属于地方媒体机构。新冠肺炎疫情致使的经济衰退进一步致使地方媒体失去主要广告性收入,随着印刷收入和利润的蒸发,即使幸存的地方媒体机构也大幅削减了员工和发行量。另一方面,“新闻在线化”本可以通过提供更多媒介选择进而吸引更大规模的新闻消费群体,却在近年来出现愈发凸显的受众“新闻回避”趋势。从或疫情话题的“”式传播,到负面新闻对受众个人情绪的影响,再到极化背景下的相互“揭丑”“比烂”,都使得美国公众对新闻媒体的关注度和信任度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2022年的美国虽已迈入“后疫情时代”,但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遗留”的渠道转变及消费习惯仍在延续。流行于疫情隔离期间的TikTok如今依旧保持着强势的吸引力,特别是美国Z世代青年已然不再将其看作单纯的娱乐平台,而是通过该应用开始搜索与消费新闻。即使民众出行早已恢复正常化,北美线下影院却依旧不得不面临流媒体的竞争与分流,难以再恢复到疫情前的票房盛况。随着对市场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流媒体行业的关键参与者也从Netflix一家独秀发展至百花齐放的行业格局。
  回顾2022年,俄乌冲突、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种种后遗症都标志着人类已经迈入“持久危机”的时代,给普通公众带来了恐惧与不确定性。同时,随着有关“互联网自由”的乌托邦想象的褪去,大型社交媒体平台不仅需要面临经济衰退的压力,还要承受“技术后冲”影响下国家监管的压力。在这一时刻,下一波技术创新却已经到来,2022年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大规模应用可能会致使未来半自动化信息的爆发式增长,其一方面为新闻业提供了信息与文本处理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将带来“信息失序”“零信任社会”等道德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尚未接受数字化改革理念的新闻机构将处于严重劣势,但未来新闻业的发展也并非全然由数字变革的速度来定义。在百年未有的国际变局、”持久危机“与“人机共生”的传播生态中,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以满足公众与社会的期待,是美国乃至于全球新闻传媒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潘晋怡、张丹瑜、邓诗晴参加了资料搜集和部分文稿的撰写,特此致谢】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娱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