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3-09-01 01:26

李京盛:融媒体环境下剧评人也要有评论操守和责任担当

  本文为中广联副会长李京盛在第25届上海电视节“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剧评论新生态”主题论坛上的演讲
  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的关系,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曾被形象地比喻为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同生共长的关系。
  文艺创作提供文艺作品,是文艺评论的对象;文艺评论总结创作经验,推动创作进步;分析作品得失,引导读者鉴赏。二者之间的关系,身份清晰,功能明确,构成了彼此良性发展的文艺生态。
  在融媒体环境之下,二者之间的关系,虽然仍具有这个比喻的基本内涵,但文艺评论特别是影视评论在内容与形式、功能与作用、方法与渠道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从而形成了融媒体环境下文艺评论的新主体、新内容、新渠道和新格局。在影视评论,特别是电视剧评论领域,这些变化尤为明显。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影视评论是一个专业的领域、专门的学科,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学术性,使用专门的批评方法:如社会历史批评方法、美学批评方法、心理学批评方法、原型批评方法、结构主义批评方法、语言学批评方法等。
  一般说来,影视评论的主体需要敏锐的眼光、精准的洞察、透彻的论证。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影视评论主体,基本上是影视、戏剧、文学等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剧作家。他们有文化立场、理论素养和专业规范。
  而在融媒体时代,这种格局被打破,影视评论的专业界线不再严格,从业者身份不再固定,一大批影视评论作者,以媒体人和文化人的身份,进入影视评论领域,给影视评论带来了新的视角、眼光、方法,给影视评论界带来了新的气象。
  一是扩大了影视评论的视野和角度。突破了原有的理论视野和学术视角,引进了更多的评论方法和观点,让文艺评论具有了更大众化的社会影响,这些评论往往能引起观众广泛的参与热议,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引出更大范围的社会话题。
  例如对电视剧《都挺好》的评论,就广泛引发了观众对“原生家庭”一系列的社会话题的讨论;例如对电视剧《猎场》的评论,就引发了观众对诚信建设的共鸣;例如对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评论,就引起了社会层面对反腐倡廉的深入思考等等。
  这些评论都让影视评论超越了已有的文艺范畴,具有了更强的现实观照性,提升了影视作品与影视评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增强了影视评论的社会舆能。
  二是突破了已有的影视评论文体。更加注重评论角度的新颖与独特,文体的流行与时尚,文词的幽默与俏皮,风格的个性化呈现,让评论的文章增加了阅读的快感和更大的传播空间。
  三是扩大的影视评论队伍。让影视评论不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研究领域,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因理论性和专业性较强,文章沉闷枯燥,而产生的与广大观众疏离的状态,增加了大众对影视评论的关注度,扩大了影视作品的影响力。
  而另一方面,评论队伍的扩大,文体的改变和评论关注角度的变化,也让影视评论有时变成了新闻快评论,削弱了文艺的独立性价值,淡化了影视评论的专业色彩。
  特别是在一些“时评”、“酷评”、“辣评”、“锐评”等评论文章中,写作的随意性成分过强,写作趋时性意图过重,个性化和主观性色彩浓厚,影响了影视评论的客观、公正、理性和严谨,甚至造成了评论者和创作者之间的关系紧张。
  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影视评论,其主要方式是文章的写作与发表,通过纸媒表达评论者对影视作品的价值判断。
  在纸媒时代,“文章”被认为是“千古”之事,传之久远。大部分评论家会谨慎使用文章评论的“话语权”,锻造理论水平,陶冶道德情操,完善知识结构、积累艺术修养,以期保证文章中所秉持的判断客观、准确、公允,以期实现对创作和鉴赏的正确引导。
  而在融媒体环境下,不仅形成了大众参与影视评论的大趋势,且影视评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借助互联网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便捷的信息渠道,聚焦影视作品的观感、杂议、批评、吐槽等,占相当大的比重,以至于在一个时间段内,针对一部作品,会形成一个较为集中的热点。
  这说明影视艺术,特别是电视剧艺术,确实已经成为当下的最为流行的文艺种类,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主餐,进入了千家万户,因此它也就难逃被众人评说的宿命。它体现了互联网信息时代、融媒体环境下,大众对文化消费的参与热情,也为大众诉求与愿望的表达,提供了快捷通畅的渠道。
  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影视艺术繁荣的群众基础。但是网络评论参与者众,难免内容庞杂,观点零碎,随意性,情绪化,理性成分缺失:或不懂艺术规律,或盲目对号入座,或借题发挥,或过于主观地评判作品,这些显然已经背离了影视评论的功能。有时甚至给创作者带来一定的困扰和心理负担。
  同时,网上流行的对影视作品进行“排行”、“评分”等信息的发布,这些仅仅基于数据的评优评劣,让文艺作品的生态变化更加复杂。
  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影视评论,评论范围往往集中在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价值、意义、审美等方面的评判;集中在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塑造,艺术表达的创新能力等等方面。
  而融媒体环境下,由于评论主体的多元化,评论方法的多样化,评论渠道的便捷,往往形成对作品的多样的关注角度和评论热点。
  例如,有些影视评论离开了影视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品质,把兴趣点和注意力转向了演员的选择是否适合剧中的角色,某个情节是否合理,哪个桥段是否穿帮,乃至剧中演员的发型、服饰、造型等方面的得失,服装的质地、道具的逼真度等等细微末节之上。
  这种细节化、技术化、精细化的评论取向,与碎片化、世俗化的倾向并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视评论的思想力量,降低了影视评论的审美品格。
  总之,在融媒体环境下,影视评论出现这些新特点新变化,让影视创作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场”,在这个“场”里,影视创作与影视评论二者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更加难解难分。
  有时候互为兄弟,亲热有加;有时候又互为仇仇,恶语相向。这既固然显示了影视评论的繁荣景象,也让某些影视评论作品失去了应有的功能,甚至失去了应有的品格和尊严。
  影视评论是影视艺术的环境和生态环境。理性、客观、公正、规范,是良性的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影视评论和影视创作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良好的评论环境,影视作品将会面临或被“捧杀”或被“骂杀”的风险,而广大观众的审美力、鉴赏力、判断力不但不能提升,反而可能受到极大伤害。
  第一,坚持影视评论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属性,坚持对作品的思想评判,价值评判和审美评判的立场。习总在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中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既是对优秀作品提出的要求,也是影视评论所应坚守的评论标准。
  第二,要保持影视评论的基本理论和学术品格,在此基础上,争取内容、形式、方法、渠道上的创新与发展。力戒对作品情绪化、简单化、随意化、庸俗化的评论倾向和更为不堪的商业化炒作。
  第三,要以严肃、正规、专业的影视评论,引导和规范大众评论的热情和方向,以提升大众的审美鉴赏能力。
  第四,无论是专业评论者还是媒体人和文化人身份,都要有评论操守,要有责任有担当。要有对作品创作者的尊重与爱护之心,要有对负责、对大众负责、对媒体负责的精神,这样,才能建立起良性的、健康的文艺的生态场,才能促进评论与创作的共同繁荣。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