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7-04 20:12

扒一扒被外媒高度关注的中国娱乐事件

  终于,出现在外国媒体报道中的华人明星名字不再只是巩俐、章子怡等国际腕儿了。霸占国内娱乐圈头条的“文章出轨事件”,已经漂洋过海到了全球各地,出现在多家国外媒体的版面上。包括英国BBC、《每日邮报》、美国《美联社》、《纽约每日新闻报》、《好莱坞记者报道》、《娱乐在线》、澳洲《悉尼先驱晨报》、加拿大CBC、越南《民智报》新闻网站等多家外媒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并集体关注文章道歉微博所打破的社交媒体转发记录。英国《每日邮报》于4月1日就此事作出报道,并称从未有过如此高人气的道歉。《每日邮报》还节选翻译了文章的道歉声明:“时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错就是错,与任何人无关,我今天原意承担一切后果。伊琍和孩子本来可以有一个温暖和美的生活,可这一切被我打破了,我的错误行为不配得到原谅,我造成的伤害也难以弥补,但我想弥补,必须弥补,这是我今日之后的生活。”《每日邮报》特别指出,这个道歉打破了之前微博转发和评论记录。另外,美国娱乐杂志《我们周刊》新闻网站(发布关于文章出轨的报道中,特将“好莱坞明星丑闻”、“明星近期丑闻事件盘点”等相关的链接编排在文中,内容涉及暮光女、桑德拉-布洛克丈夫、老虎伍兹等名人广为人知的事件。
  马伊琍紧随其后的回复——“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这条回应微博也被广大网友争相模仿,迅速蹿红,并很快形成了“伊琍体”。外媒在报道中也提到了这句经典的话:“Being in love is easy, being married is not. It is to be cherished.”
  艳照门(Photo scandal),就是关于艳照的一系列事件。2008新年伊始,由网友“奇拿”在天涯社区发布了一系列关于陈冠希和一些女艺人之间的私密照和其他图片(讳称“艳照”),在网上流传得沸沸扬扬。事件发生后迅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艳照门事件不仅让中国人哗然,也成为了国外媒体纷纷报道的“中国焦点新闻”。除日韩、新加坡等周边国家媒体外,更吸引了一向不太关注中国娱乐圈的欧美主流媒体的报道。外媒在惊呼“淫照让香港红星结束职业生涯”的同时,也对该事件在中国网络上所引起的争论热潮极为关注,这种关注甚至延伸到“中国人如何看待性”等问题的讨论上来。英国《独立报》、美国《华尔街日报》、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等西方主流媒体都以“香港艺人性丑闻”为题进行了详细地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22日还反复播放着陈冠希召开记者发布会的现场画面。不少国外媒体都对陈冠希事件给中国网络和香港娱乐圈带来的热潮颇为惊讶。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充满调侃意味地说道:“请您设想一下:您把私人电脑送去维修后,网络上就开始流传您的照片。很痛苦,很难堪,是不是?再请您设想一下:您还是个明星,电脑1300张照片都是与一些知名女歌手的场景。您此刻就明白了香港演员和艺人陈冠希的感受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报道说,就在春节前夕,陈冠希的艳照在香港某论坛一经曝光,就引爆了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与此同时,西方媒体还认为,陈冠希事件也折射出“中国人性观念的转变”。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就认为“10年前,中国年轻人还不能随意谈性,而现在,社会各界可以对该事件发表不同反应。”值得一提地是,国外媒体在对待“明星的性丑闻”上的态度要更加轻松一些,不少媒体在报道中不乏调侃地语气。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网站以《陈冠希,你应该得到奥斯卡》为题说,如果让我给奥斯卡评奖,我会毫无争议地把他颁给陈冠希。
  香港著名演员谢霆锋和张柏芝夫妇离婚的消息,震惊世人,美国著名媒体《华盛顿邮报也对此进行报道,该媒体通过谢霆锋在新片《财神客栈》北京首映礼的亮相,就他和张柏芝的婚姻,进行详述。《华盛顿邮报》表示,谢霆锋和张柏芝在香港影坛,占据主导地位,两人离婚的消息,是一段时间来中国娱乐新闻的头条。张柏芝上个月与“旧爱”加拿大籍中国歌手陈冠希在飞机上的合照被曝光后,她和谢霆锋感情出现问题,随后分居和准备离婚的消息,正式浮出水面。陈冠希是2008年香港艳照门事件主角,张柏芝则是他艳照事件,八位女主角之一。谢霆锋在北京宣传他即将上映电影《财神客栈》时,就他和张柏芝婚姻问题,首次作出表态,“我的婚姻有一定的问题”,谢霆锋还补充说,“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样走下去”,不过,谢霆锋强调,“无论我和张柏芝的未来怎样,我们将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谢霆锋和张柏芝2006年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分别是卢卡斯和昆图斯。《华盛顿邮报》接着详细介绍谢霆锋和张柏芝的身份。谢霆锋是香港著名演员谢贤和狄波拉之子,1997年作为歌手出道,演技广受好评,2011年4月以电影《线人》击败周润发、梁朝伟和张家辉三位影帝,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杯。张柏芝以1999年周星驰主演的《喜剧之王》为人熟知,2004年以《忘不了》获封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华盛顿邮报》最后指出,谢霆锋和张柏芝在2005年还共同出演了陈凯歌执导的史诗幻想电影《无极》。
  No.4鹏菲离婚引爆线号,王菲李亚鹏没有先兆的突然宣告离婚。离婚原因外界众说纷纭,就连西方媒体也纷纷对此表达好奇。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了王菲离婚的消息,并表示两人的离婚引发中国人对于婚姻的思索,报道引用了杨澜的话,认为这段话最为中肯:“婚姻需要爱情之外的另一种纽带,最强韧的一种不是孩子,不是金
  钱,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那是一种伙伴的关系。在最无助和软弱时候,在最沮丧和落魄的时候,有他(她)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命令你坚强,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运。那时候,你们之间的感情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由于王菲在华语乐坛有着超高的人气,她的影响还远播整个亚洲和欧美华人区。王菲之前和歌手窦唯有一场浪漫的婚姻,并生育了女儿窦靖童。后来,据说因为性格、理念不合两人分手。分手后的王菲各方面依旧精彩,而窦唯一切却在走下坡路,以至于后来没落到无人提起。王菲中间和谢霆锋传过姐弟恋,这事也被韩日媒体广泛报道,津津乐道。后来,王菲和李亚鹏神奇地走到一块,并结婚,这事让国内网友大吃一惊,事先并不看好他们,但随着两人频繁秀恩爱,共同面对孩子的残缺,共同成立嫣然基金做慈善,网友打消了对他们感情的疑虑。大家认为,只要是真爱,任何不和谐和比协调都可以改变。可是,童话最终还是抵不住岁月的蹂躏……
  甄嬛传》热爆海外2012年,一部描写中国清代宫廷内斗的《甄嬛传》,创下中国有史以来的收视记录,不仅如此,这部剧还火到日韩、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值得注意的是,该剧在美国被改成电影电视在主流电视台播出。《甄嬛传》走出国门,让中国网友最关注的是一些台词的翻译。因为汉语意义博大精深,让许多外文翻译非常头疼。比如“贱人就是矫情”“臣妾XXX”等。西方媒体更关注的是该剧里的宫廷。外媒称,《甄嬛传》反映的就是中国社会现实,无论是职场,还是情场方面。数据显示,中国80后离婚率超过30%,其中有四分之一是由于男人找“小三”,更能表明中国人对《甄嬛传》情节的认同不是基于主观偏见。该剧中的宫廷与当下中国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处。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章子怡宣称要自掏腰包捐款100万元,章子怡捐赠的实际金额只有84万元。网友还称,在戛纳电影节期间,章子怡声泪俱下为地震受灾者募集的50万美元也未捐献给有关部门。章子怡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宣布过的多宗捐助善款,只兑现了一部分。随后,网民们启动“人肉搜索”。不但中国网友高度关注此时,就连美国媒体也大肆报道,因为章子怡当时的男友还是美国富豪维维。而且美国网友也加入这场“人肉搜索”中,据国内各大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共筹得善款100万美元,但是有网友从美国税务部门网站上查到数据却是,章子怡基金会2008年12月报税表里的美元额度仅为45471美元,与媒体之前所报道的百万美元差距甚远。对此,章子怡2010年1月28日也作出了正式回应,她公开表示:欢迎网友质询,欢迎大家监督。章子怡经纪人回应:“做慈善被侮辱,心很痛。”目前章子怡的基金会秘书正在准备回复。“诈捐门”在日本同样也引起了关注。日本《产经新闻》将章子怡“诈捐门”事件作为头条新闻报道。此新闻还受到一些日本网民的关注,有留言力挺章子怡的,也有人指出这是中国的社会问题,还有人直言章子怡可能靠“潜规则”上位。因为章子怡出演《艺伎回忆录》,所以在日本也颇有名气。很多日本网友也对章子怡诈捐门事件发表留言。留言中有支持章子怡的,也有质疑章子怡人品的。
  张艺谋和妻子陈婷超生,违反了计划生育法,经曝光后举国哗然。关于对张艺谋夫妇怎样处罚,征收多少罚金,孩子户口是怎么上的,准生证是谁开的,有没有存在特权和问题等等成了网友关注的焦点。后来,张艺谋夫妇被罚款(社会抚养费)高达700多万元,史无前例,更成为网友热议焦点。张艺谋超生事件也迅速引起国际媒体和网民的关注。
  俄罗斯各大主流媒体网站,如俄新社、俄通社-塔斯社、俄罗斯之声、Yandex News等近70多家做了转载和相关报道。俄网民们对张艺谋因超生被罚巨款褒贬不一。有的网友对此表示不理解。如一位网友留言说,“在我们国家生三个孩子可以当“英雄父亲”,国家还给奖金,在中国倒要付120万美元罚金,简直不可思议”;另一位网友亚历山大·古列维奇还调侃地说,“这么优秀的导演的基因可别浪费了,真不理解为什么还要挨罚,应该鼓励多生才对”;另一些网友则对张艺谋因超生挨罚表示赞同。如网友阿赛尔则说,“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再伟大的人物犯法也该挨罚,对公众人物更应该重罚。”
  法国报纸《20分钟报》在其网站上发布一则关于张艺谋因超生被罚约90万欧元的罚金的报道。该篇报道中除介绍了事件缘由外,并强调了中国地方政府对调查此案所倾入的人力——9个调查小组整整调查6个月。此外,该报以此事件为背景,小篇幅解读了2013年中国放开二胎的政策。并强调,62岁的张艺谋是中国形象的积极推广者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总导演便是他。韩国各大主流媒体,韩联社、亚洲经济等第一时间相继刊发有关报道。有韩国网友表示,“这么多?晕。在韩国的话,生三个孩子还会给奖金啊。”“中国是按照收入比例罚款的嘛?因为张艺谋是十分有名的导演,挣得也特别多,所以才被罚这么多呀!”还有网友疑惑称,“在中国,双胞胎要怎么办呢?”日本《每日新闻》9日关注张艺谋超生被罚事件称,张艺谋陈婷夫妇需要缴纳社会抚养费总金额达到748万余元(约1亿3千万日元)。在接到征收决定书后如果不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按照规定应在30日内一次性缴纳所有征收费用。路透社关注张艺谋超生被罚事件,报道称,无锡市滨湖区计生局向张艺谋、陈婷夫妇发送决定书,并提出若他们夫妇不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应在30天内一次性缴清。但没有发表任何评论。美国CNN报道称,尽管中国正在放宽独生子女政策,但对曾获奥斯卡多项提名的张艺谋的超生罚款并未手软。
  张艺谋签约后,《纽约时报》、《综艺》、《芝加哥论坛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以及行业杂志均对此事进行了长篇幅报道,不约而同地称张艺谋有了“新事业”。
  尽管乐视影业声称与乐视网没有股权关系,两者只是兄弟公司,但外媒显然不打算将两者割裂开。乐视网有麻烦,乐视影业昨天就高调宣布签约张艺谋,其中或许另有玄机。美国知名电影杂志《好莱坞报道者》就在文章中写道,“张艺谋的存在将推动乐视影业的发展”,认为这将为乐视网的新产品——超级电视的宣传提供支持,“张艺谋以发布会纪念自己的新事业,而乐视网为纪念这次合作,也将在其门户网站上为张艺谋开辟一个专题播放他的老片,还特别注明了这些老片将在下月上市的超级电视上播出。”
  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是冯导呕心沥血之作,本应信誓旦旦欲在口碑和票房上稳操胜券,没想到在国内外引起巨大争议。国内票房失败,国外也遭到非议。《一九四二》作为竞赛片在第7届罗马电影节首映后,外国媒体相继刊出了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并对其大手笔的精良制作颇为肯定。意大利网站Ilmessaggero的影评人Fabio Ferzetti认为:虽然《一九四二》的主线是虚构人物撑起的复杂剧情,但这种方法也为这部史诗电影提供了多视角的展示。该评论认为中国电影显然已经瞄向美学与商业结合的新视野,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意大利电影网站badtaste的另一位影评人则认为:《一九四二》使用了雄心勃勃的史诗宽屏镜头,和众多的临时演员,不过两个美国演员在《一九四二》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阿根廷一网站的影评人表示,导演冯小刚被称为中国的斯皮尔伯格,他也是中国最好的票房纪录创造者;但是这部电影的叙事风格也许更适合电视剧。著名电影媒体《好莱坞报道者》也刊出了影评人Deborah Young对《一九四二》的评论,认为电影巨大的视觉效果呈现了多线索的剧情场景,但是却没有太多的情感冲击,如果对这段历史没有太多的了解,西方观众会在2个半小时的观影中感到疲劳。两个美国演员被认为略显笨拙,角色也只是边缘人物,所以该片的国际影响收效甚微。
  No.10刘德华隐婚线日,刘德华亲口承认在婚姻问题上说了谎,作为公众人物行为不当一事,除了在亚洲地区闹得沸沸扬扬之外,就连北美的媒体也都引起了关注。近日美联社还专门报道了此事。今年2月,刘德华在接受香港有线电视采访时否认已婚,但是上个星期香港记者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克拉克县发现了他与女友的结婚记录,47岁的他与马来西亚的女友朱丽倩早在2008年6月已经结为夫妻。上周六,刘德华在自己的网站上刊出简短声明,证实消息属实,并说他没有对外公布婚讯是因为他想保护朱丽倩不受外界影响。9月1日星期二,刘德华公开发表讲话,向媒体和公众道歉。刚刚从北京拍摄MV归来的他在香港国际机场告诉媒体:“我最近的行为等同于谎言,令很多人失望。因为我是公众人物,我认为我应该向那些信任我的人公开道歉,希望大家原谅我。”评论家称刘德华隐瞒已婚事实是为了保护自己偶像的形象。作为亚洲最知名的艺人,刘德华自1982年出道以来出演过《无间道》和《十面埋伏》等100多部影片,1990年与其他三位歌手并称流行乐坛“四大天王”的他,在音乐事业也十分成功。刘德华否认与朱丽倩育有子女,星期六他在网站上说,他和朱结婚是为了通过人工授精生儿育女。“我没有孩子,也没有儿子或者女儿,你们拍到的是我亲戚或者朋友的孩子。”
  这是一个女孩在美国超市里面的照片,照片被传出来后,被说成美国最恐怖的一张照片,听说只有看懂的人才会害怕,你看懂了吗?找出照片的恐怖之处了吗?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