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6-24 13:05

科普可以娱乐化吗(科技杂谈)

  ■只有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上增强趣味性和娱乐性,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才能让节目有更强的生命力,科普也才有更好的效果
  央视打造的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通过一个个或有趣或惊险的科学实验,充分展现了科学的魅力。节目第二季自7月16日开播以来,连续两期收视率夺得同时段第一。湖南卫视的《我是未来》原创科技秀,由主持人带领观众一起体验科学家的酷炫科技成果。节目自7月30日开播以来,也掀起了收视,并引发热烈讨论。
  以往,电视台一般都不太愿意做科普节目。一方面是觉得科普节目制作难度大。比如需要科学实验的支持、科学装置的测试、科学原理的解释等,复杂又繁琐。另一方面是担心收视率没有保障。在明星真人秀走红的情况下,做一档科普节目其最后结果很可能会“费力不讨好”。
  上述几档科普节目却出乎意料地“逆袭”成功,调动起人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其中一个共同点就是将科普变得好玩又好懂,有意义又有意思。这样的科普创新探索无疑值得点赞。
  其实,科普本质上是一种大众传播,其对象是大众。要使之传播有效,就要从大众的需求出发,并且符合大众传播的规律。满足大众好奇心,通过娱乐化的一些方式进行科普,肯定要比之前的简单灌输更为有效。借助娱乐愉悦感所带来的主动性和自愿性,更容易使参与者注意和接收其中的科学信息,使他们对科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刻。就像《加油!向未来》节目制片人王宁说的:“我们节目考验的不是科学知识的储备,而是让人们感受到科学的趣味,点燃对科学的热情,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当然,借助娱乐只是科普的一种形式,在运用过程中还必须掌握好度。科学节目在激发观众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娱乐过头。否则,科学就容易成为陪衬和噱头,反而达不到传播和普及科学的本来目的。只有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上增强趣味性和娱乐性,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才能让节目有更强的生命力,科普也才有更好的效果。
  总之,科学综艺节目寓科普于娱乐,通过多资源整合、多元素融合、度创新,既让人们觉得科技离生活近在咫尺,又调动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这一点值得肯定,也给其他媒介启发和借鉴。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娱乐在科普中的作用。公众科学素质不可能只是在看科普娱乐节目、玩科普游戏中就能得到有力提升,还需要通过其自身的努力学习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来共同积累和助推。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