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4-15 21:43

【云海·文艺杂谈】今天蛰伏的大地苏醒了

  “阳气初惊蛰,韶光天地周。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时候争催迫,萌芽护矩脩。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这首保存在敦煌遗书中的《惊蛰二月节》诗,为我们描绘了唐代惊蛰节气到来时的情景。阳光洒遍大地,天气开始转暖,蛰伏的动物们在春雷的震响下纷纷苏醒、活动。春鸠啼鸣声声不已,桃花绽放如蜀锦般绚丽,温暖的气候催促着万物生长,那些萌发的幼芽很快就会长高、长大。农夫们也抓紧时间纷纷下田耕作,种下一年的希望,正所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在流传至今的古代绘画作品中,有一类非常“小众”的画题,它们或曰“春雷起垫”,或曰“春龙出蛰”,或曰“春雷起蛰”,或曰“风云出蜇”等,描绘了春雷初绽、万物复苏的惊蛰节气里的景象,其主题或内容与惊蛰节气的天气变化、物候变化密不可分。
  燕肃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画家、诗人和官员,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经说:“燕肃是个达·芬奇式的人物。”可见对其评价之高。作为一位古代科学家,燕肃曾经成功复原了指南车、记里鼓车,发明了“莲花漏”,使漏壶时间计量的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燕肃在科技领域最大的成就是关于潮汐研究,其著作《海潮论》首次科学地阐述了海潮原理,他还绘制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海潮图》,准确地推算出海潮涨落的时间。
  燕肃还工诗善画,以诗入画,意境高超,是我国古代文人画的先行者之一。深厚的科学、文化功底滋养了燕肃的绘画艺术,他擅长全景式山水构图,其画作别具一格。燕肃的绘画创作很重视写实,“平生画皆因所见,未尝架空凿虚,随意增损”。燕肃主张呈现自然之美,“不失自然,使气象全得,无笔墨撤迹,然后尽其妙。”
  《春雷起垫图》是燕肃现今存世不多、颇具写实风格的绘画作品之一。画作整体构图分为江岸与溪口、大江与对岸、天空与云层三个部分,分别构成画面的近景、中景和远景,具有很强的层次感。
  画作近景大约占据画幅的一半。在汇入大江的溪水岸边有几株大树,在强风的吹袭下树木的枝条从右向左在风中摇摆起伏,画面稍远处左边溪岸的树木枝条也同样随风荡起,预示着风雨欲来。在江岸溪口处停着几艘已经落了帆、只有桅杆伫立着的小船,船上与岸边的人们或坐或立,似在仰头观望不远处大江对岸风云突变的天气景象。中景约占据四分之一的画幅,表现的是强风吹袭下江中波涛滚滚,江对岸有山石树木,山坳间还隐约可见几间房屋。
  远景则是作为背景出现的天空,空中乌云密布,云层翻卷。在画作右上角乌云的底部,有一条白线穿过低层的薄云,弯曲着斜向下延伸而出,若隐若现。按照画题“春雷起垫”,似乎可以认为白线就是闪电,但观其形态更像是尚未及地的龙卷风。原因是白线线条的弧度相对平滑,由上至下逐渐由粗变细,蜿蜒向下欲伸向地面,这些都与龙卷风的特征较为接近,与树枝状的闪电则相去甚远。
  画题“春雷起垫”中的“垫”字该作何解释呢?在《说文解字》里释义为“下也。谓地之下也”,这里有“蛰地”“蛰藏”或“蛰伏”之义。而“春雷起垫”又有“惊蛰”之义。在我国中原地区的春季,尤其是惊蛰节气前后,一方面地气回暖,另一方面冷空气又相对活跃,即宋词中所说“杏花惊蛰寒”。由于冷暖空气时常交汇,大气不稳定能量容易积聚,因此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春雷起垫图》正是描绘宋代惊蛰节气前后强对流天气发生图景的“写真式”山水画,极为难得。
  以惊蛰节气为描绘对象的画作,《春雷起垫图》并非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早的。根据成书于北宋时期的《宣和画谱》记载,五代时期的花鸟画家黄荃曾绘有《春龙出蛰图》;同样是《宣和画谱》的记载,在宋徽宗“御府所藏”的顾恺之(348-409年)九幅画作之中,就有一幅《春龙出蛰图》。这两条记录说明,该类画题出现的时间远不止于北宋,甚至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其历史相当久远。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明代画家尤求的《风云起蛰图》,创作于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尤求是活跃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画家,尤擅白描,工写山水,兼写人物。这幅《风云起蛰图》中山色晦冥、风云变幻,天穹上有飞龙隐现于云中,山下桥上有老丈、童子五人,仰望云端神龙现身。水榭内有三人,临窗眺望山间的云气变幻。画面右上角题记“风云起蛰”,全画构思巧妙,上下呼应,颇有生气。
  袁江曾在清代宫廷作画,善画楼阁建筑,是清代“界画”高手。他的界画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加强了生活气息的描绘,在当时被推为界画第一。袁江的这幅《春雷起蜇图》创作于1730年,是画家代表性的山水界画作品之一,描绘了春雷滚滚、风雨欲来的景致。
  画面近景中的楼台四面轩窗敞开,楼阁中的数人正凭栏观看远方的风云变幻;中景的江面上一叶扁舟正在风中飘摇,渔家似在努力摇橹,这一切都仿佛诉说着这场风雨的突然;远景塔院缥缈,天空中墨色浓淡的变化,似夹杂雷声的乌云从远处飘至。淡粉色的桃花与青绿色的绿柳点明了节气时令,柳枝随风飘舞,江中水面泛起波纹,都表现出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
  整幅画恰如宋人诗中所吟咏:“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另一方面,袁江的《春雷起蜇图》无论是画题、画意还是构图,都与燕肃的《春雷起垫图》有共通之处。
  根据成书于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年)的《正统道藏·正一部·扶天广圣如意灵签》记载:“春雷起垫,品物咸亨。应龙飞跃,风云勃兴”,这属于“上上”的签文。对应签文,还有占词说:“占阴晴,雨。田蚕大收,坟葬吉利。六畜大旺,行人立至。求谋大遂,求财大利,婚姻大成,官事大吉。谒见遇贵,出行大通。修造清吉,疾病即愈。走失即见,生产有喜。捕盗便获,祷祀获福。怪异无咎,移徙获吉。家宅大安,文书有就。”从上述签文和占词看,“春雷起垫”所代表的意象正是“上上大吉”之兆,那么《春雷起垫图》中的寓意自然也是十分吉祥的。
  到明代后期,“春雷起蛰”类的画题似乎又与祈雨等事相联系。苏州文人文震亨(1585-1645年)是著名的“明四家”文征明的重孙,他在著作《长物志》中曾经专门谈到欣赏和悬挂绘画要特别注意时令。根据《长物志·书画·悬画月令》记载:“祈晴则有东君;祈雨则有古画风雨神龙、春雷起蛰等图”,即祈求天晴要悬挂“东君图”;祈雨则悬挂“风雨神龙”“春雷起蛰”等古画。
  中国是个十分注重节气时令的国家,相比起实际意义,节令更是一种文化。古时,在讲究的人家,悬挂在屋子里的画作并非一成不变。有条件的人家要一年四季不断更换,悬挂与节令相呼应的画作,以体现天气节气的交替,乃至光阴岁月的变迁,用文震亨的话说就是“以见岁时节序”。
  从节气的含义而言,“惊蛰”时天气变暖,春雷震响,蛰伏于地下的动物们纷纷苏醒、开始活动,预示着喧闹的、充满生机的春季来临了。而《春雷起垫图》《春雷起蜇图》等画作正是描绘这一景象的优秀作品,这些相隔久远的绘画作品可以视作是较少受到关注、专门描绘春季“惊蛰”节气这一特定题材的绘画类型。从《扶天广圣如意灵签》中的签文和占词看,其中的寓意也是十分吉祥的,因此这些画作的内涵与价值需要重新予以审视。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承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协办: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