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3-25 13:16

如何写电影评论

  中学生比较喜欢看电影电视,看了之后也比较喜欢谈论片中的内容,或是写一 些对电影看法的文章.但往往容易将影评写成观后感,其实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观后感——重在 感 ,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 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影评——重在评 ,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 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 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 写好影视评论的前提是细心观赏 .影视评论不同于书评 ,书可以反复地看,而 影片却一闪即逝,因此,在看电影时不能漫不经心, 而要全神贯注,眼观六路,耳听八 方,对画面,音乐,对白,音响,表演等方面都要体察精细,并及时捕捉闪光的东西.这 样在写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和其他文艺评论一样,影视评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评什么和怎么评. 评什么: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就一 部影片而言,可以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 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 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 探索片等 )进行评论 ;可综合同一类问题 (如古装 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平添编剧,评导演,评演员, 评摄影,评美工,评音乐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 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 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 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的问题来写 , 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 ,忌 面面俱到. 怎么评: ① 历史的角度来评价影片主题,人物形象. 电影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锤炼和创造 .只有真实而又艺术地反映生活,才 能在观众的心灵中产生震撼,引起观众的共鸣.社会生活是影片产生的基础,我们 在评论影片时,就要将影片放到一定时代的,社会的,民族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影 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否真实,深广度如何,有没有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和鲜明 的现实感;去考察人物形象是否符合其生活的环境 ,是否有过分拔高或贬低人物 形象的情况.历史的标准是衡量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尺子. ② 美学的标准来评论影片的美感效果. 影片是社会审美心理的反映,所以当对具有审美特征的影片进行评价时 , 不能不考虑美学的角度.艺术形象的真实与否,典型化程度如何,形式是否完美,人 物形象的塑造,画面的组合,音乐的配置等是否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等都要 以美学的标准来衡量.如在评论张艺谋前期的一部分作品时,如果不坚持美学的 标准,就无法客观地评论影片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偏僻地方的陋习. ③ 住细节,诠释其深刻含义. 所谓细节, 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 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 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 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 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划,将蒋介石政 权日薄西山的局面溢于言表地体现出来.
  ④ 影视艺术角度入手来评论影视语言运用的成功与否. 所谓影视语言,即导演根据运动,组接规则来调动,联结各类镜头.包括特写, 快慢镜头,蒙太奇的组接方式等.影视语言应具有比较完善的信息传递,它不仅要 具有画面组合的叙事能力,更应具有揭示客观对象内在涵义的功能. 当然,对影片 进行评论的角度还有很多 , 只要能抓住影片的某一方面 ,准确地进行评论 ,都能够 收到很好的效果. 怎么写影评? 一、不要写成观后感 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 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 感了。这样,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觉良好” ,得分也不会高。所 以有必要弄清观后感于看片分析有何不同。 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 抒彩。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 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 、 “我很气愤” 、 “我心潮澎湃” 之类; 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 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 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 写观后感时, 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 而写看片分析时, 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 ,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 来可能进入电行业的后备队。 既然来报考, 就应该有一定的准备, 有潜在的素质, 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他们在看电视时,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 一个普通观众,而必须多一个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专家、评委,我该如 何评价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该向他学习什么?假如让我来拍摄,我该怎 么做?总之,你必须寻找电视内行人的感觉,逐步培养专业眼光,逐步完成角色 的嬗变:观众——准电视人——电视人——专家。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二看片 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 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 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 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如《难圆绿色梦》 ,这部片子讲述一位植树造林模范的事, 他辛勤种树几十年,数却被人砍光了。如果写观后感,应针对这件事,当然表示 痛心、谴责。而写看片分析时,则针对这部作品,分析它获奖的原因,成功的经 验,应表示出赞叹、欣赏。这二者的基调是明显不同的。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 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 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 为内容服务的。 俗话说, “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 简而言之, 所谓看片分析, 就是要你以“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 来。 二、要有以论文的框架,明确看片分析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 篇布局的问题了。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1、 全文只有一段。 有些根本没有段落概念, 不会分段, 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当然不行。 2、“串讲式”,或曰“赏析式”。它往往从电视片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
  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还美其名曰 “夹叙夹议”。这好比语文 老师串讲课文,念一段,讲一段。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 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 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结尾又草草收场。 3、“杂文式”。这经常发生在擅长写作的同学身上。他们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 路,斥之为“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 论文,即杂文。当然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 要用。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 分。 开头是提出问题, 即论点部分。 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对分析的对象 (即 这部作品)做个简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 ,是谁(那个台拍的) ,属什么体 裁(栏目) ,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 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 题,既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 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邮电(或特点) ,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 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 。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 式比较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 排版,或省为小标题。还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 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在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 “摆事实、讲道理”。 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 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 光叙述内容,变成讲故事了;二是光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 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那也不行。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 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绝大部分,短了不行。最后是结尾,是解决问 题,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 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 形成一个,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论文的常规写法, 当然可以灵活掌握, 不要把“框架”当成“框框”,束缚了思路。但就中学生而言,一般按这个格式去写 较为妥当。建议先写好段落提纲,至少要想好要讲哪几层意思,然后按照提纲, 一段一段写来。这样,论文的框架就很稳,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小 论点突出。 三、要提炼出小论点。 解决了题材和结构问题后, 下一个难点就是,从那几个方面去分析?如何提 炼出小论点?这个问题普遍感到头痛,我们不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 学会提炼。 我们可以从观后评片中得到启发。可闻前后有什么阅读提示和思考题? 老师对你们的作文有何批语?从这里往深处想,就能学会抓主题(中心思想) 、 结构(段落) 、手法(写作特点)等。建议大家学一点文艺理论常识。这样才能 找到理论武器,提高鉴赏品位。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文艺的典型性, 文艺批评,创作方法,流派,体裁,风格等。特别是 “典型”这个概念应用很多。 还建议学一点电视常识。电视有自己的特点,如:形声兼备,视听合一,不受空 间时间限制,用镜头语言说话,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电视创作的手 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从电视的角度来分析。下面提出一些选题供大家参 考。 1.主题方面。主体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可以与相近题材的作品比, 看哪个更深刻;也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它有什么现实针对性;还可分析标题是
  否精彩。 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个什么 样的人,形象是否鲜明突出,性格特点如何,作品用什么实事来刻画它,次要人 物有什么特点,与主要人 物有什么关系。 3.选材方面。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来表达主题,这些材料是否真实、具体、集 中、详略 分明,那些材料特别典型,那些细节特别精彩等。 4.结构方面。作品分为几大部分,它以什么为线索, 它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怎样照应,结构是否严谨等。 5.手法方面。作品采用了哪些创作手 法(如: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因小见大等) 。这些是否成功、新 颖、有特色等。 6.新闻方面。如果是新闻类作品,还涉及到许多新闻性问题。如:真实性,时 效性,是否坚持了新闻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等原则,蔡方是否深入,支持是 否成功等。 7.镜头方面。电视是用镜头说话的,它的镜头语言运用如何(构图、色彩、光 线、速度、字幕、特技、声音等) ,那些镜头特别精彩,运用了什么蒙太奇手法 等。 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属于创作的各个方面,只要你觉得很有特色的,也都 可以选。如: 音乐、美术、表演、播音、主持等。 必须强调, 以上这些绝不需要、 也不可能全部讲到, 只要选其中三四点特别突出、 十分明显的讲。甚至可以知将其中一个方面,但必须讲深、讲细、讲透,而且它 们也必须提炼出小论点。 四、要全面考虑,掌握分寸 写文章最要讲辩证法,要全面处理各种关系,掌握好分寸,防止走极端。 1、要充分肯定优点,而不要专门挑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分析作品当然可 以讲它的缺 点,但必须掌握好一个度。有些年轻人眼高手低,用大半或全部篇幅讲缺点,这 就很不应该了。 要知道, 拿出来的电视片, 除特殊情况外, 都是好的伙比较好的, 甚至是获奖作品。正确态度应该是肯定优点,附带言其不足,在措词上、提法上 也要谨慎,如用“美中不足”“瑕不掩瑜”之类。 2、要有专业眼光,但不要乱用专业术语。有人太急功近利,刚接触几个专业术 语,就忙不迭地对号入座,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剩下“看镜头说术语”,变 成“看图说话”。初学阶段似懂非懂,没有十足把握就不要乱贴标签。 3、要扣住作品,但不要拘泥于作品本身。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分析时必须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同一题材、同一体裁、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进行 比较,才能比出特色来。此外,许多作品都与时代背景有关,特别是新闻片,要 特别留意它的拍摄(播出)日期。 4、要学会看电视,才会评电视。一般人看电视是为了获取信息、欣赏娱乐、消 遣放松,这都是无可厚非。但立志当电视人的考生,就不能停留在这种水平了。 他们看电视时,应该加上学习的目的,提高鉴赏水平,应该“带着学习的目的看 电视,带着职业的眼光学新闻”。建议先学会看电视,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要
  多看中央台,多看新闻片、专题片、艺术短片,以及好的电视单本剧,而要少看 电视连续。看电视的时候,不要以“小市民”的眼光看,而要带着问题看,边看边 想。先要理解作品,深切感受每个镜头的表达效果,分析这样的良苦用心,当创 作者的知音。还要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议一议,与周围人交换一下看法。最好能强 迫自己把看法写成文字, 或一段文字, 或小评论, 然后请有关专家老师指导一下, 练几次笔。今年考看片分析时,为了防止偏题的现象,普遍降低了难度。有的对 作文要求做了提示。 如北京广播学院导演专业 2002 年的笔试题是: 观看短剧 《较劲》 , 写不少于 1500 字的影评,题目自拟。应包含以下内容:一、作品的主题思想什么。二、人物对 白的语言特点, 防止走极端。
  本次试验作文: 无为二中高三 2016 年 12 月 28 日的笔试题是: 观看电影 《湄 公河行动》 ,写不少于 800 字的影评,题目自拟,结合观影 细节,自由选取立意角度。应包含以下内容:一、作品的主 题思想什么。 二、 人物动作或者内心世界特点, 防止走极端。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互动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