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3-02-07 17:51

笑不出来是脱口秀大会和奇葩说的宿命?

  辩题就像是社交媒体上摘抄下来的热搜头条——“领导要不要告诉他”“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哪个你更不能接受”,看上去就很吸引眼球;
  还有那句恶趣味十足的温馨提醒——“40岁以上人群请在90后陪同下收看”,这调调明显就是很对喜欢冲浪的年轻人的胃口。
  而《奇葩说》上线的这一年,在热度榜上名列前茅的综艺是:《极速前进》《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
  素人选手可以在镜头前毫无忌讳地大谈金钱和性,激动时会“爆粗”(节目组最初基本不会删选手说的话,只会“哔”掉关键词),这种不加修饰的野生感就很能和年轻观众共鸣。
  △现在回看,其实第一二季是最敢说的,后面大家技巧多了,辩论上是更专业,但是没有了一二季这种口不择言的生猛
  《脱口秀大会》之前,笑果先推出了《吐槽大会》。《吐槽大会》不算是原创的综艺。《美国喜剧中心吐槽大会》2003年就有了。
  形式不算新,可是它的推出,瞄准了网络“吐槽文化”盛行的风潮。即便吐槽的台词都是事先经过嘉宾同意的,但吐槽明星这件事,依旧给了很多人快感。
  这种“冒犯”,在电视综艺上是看不到的。因为电视节目,追求的是合家欢。否则王勉上某联欢晚会,就不会从脱口秀大王变成气氛大王了。
  网综,在2014年那会儿以及《吐槽大会》试播的2016年(正式播出是2017年),都还不算特别多。
  辩题没有正确答案,有一些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经过选手一番唇枪舌战之后,突然又觉得那个原本我们不认同的持方变得可以被理解了。
  △我至今还记得“该不该鼓励绝症病人”这个辩题对我的“当头棒喝”。“鼓励的话会关闭真正沟通的话语。”在死亡面前,我们要学会面对而不是逃避。
  比如第二季“好朋友可不可以约”,大家的辩论有点过于着重于“约”这种行为本身。马东见势头不对,终止了辩论。
  他们想做的,是在当前的环境里撕开一个口子,去探讨一些更开放、前沿的问题。问题不一定有答案,但“能被讨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因为后者,他打动人的地方,不在于辩论技巧有多高、观点有多犀利,而是他永远用力永远真诚的表达。
  “根正苗红”但又“荒诞无比”的欧阳超的存在,说明了,不是特立独行才叫“独特”。只要你敢于做自己,大胆地表达自己,也一样是有趣的灵魂。
  在《脱口秀大会》没有出圈之前,《奇葩说》的舞台上,也有不少像欧阳超这样的脱口秀爱好者。第七季的亚军小鹿,就是资深的脱口秀演员,也在今年上了《脱口秀大会》第五季。
  它们一样鼓励独立思考,一样需要独特的表达方式。但和《奇葩说》不同的是,《脱口秀大会》更强调“好笑”和“幽默”。
  呼兰说的那句“说了这么多,其实什么都没说,就好像过去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其实啥也没发生”,也很值得再三回味。
  这个我以前有写过,女性能够在舞台上,敢于调侃、冒犯,展现自己的幽默感,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鼓励。
  尽管做过尝试,但《奇葩说》和《脱口秀大会》归根结底是一个娱乐节目,一个综艺,他们还是需要迎合大众的。
  而《奇葩说》和《脱口秀大会》更复杂一点,他们更像是一个职场,因为制作方米未和笑果本身就是一家公司,选手大部分是他们的员工。
  比如节目会请一些明星做“嘉宾”,请到有综艺效果且能说会道的,当然是锦上添花。请得不好,就是反效果。比如:宋丹丹到《奇葩说》,周迅那英到《脱口秀大会》。
  而《脱口秀大会》里拉宏桑的晋级,让所有看过前几季的观众都迷惑不已,这说的是脱口秀?但B站up主淘汰脱口秀资深演员这样的话题热度,则是妥妥能冲上热搜。
  杨笠的“普信男”引发的大规模网暴,似乎让整个节目组都得了ptsd,导致这一季很多段子都被删。
  这个问题也不能只怪节目组,杨笠去年说过,在“普信男”事件后,她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去说开放麦。
  还记得上一季的脱口秀大王周奇墨,在总决赛的段子最后补充了一句:“如果这一季我们哪个演员的段子,让你感受到了冒犯,请你听我解释,我们只是玩玩。”
  我相当怀念当年那个百无禁忌的《奇葩说》,虽然那时的节目制作是那么的粗糙,虽然大家也有点口没遮拦,但那是一个个性张扬、热血沸腾的互联网时代。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轻松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