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推送至APP |
级别: 总版主
UID: 2
精华: 1
发帖: 12967
威望: 12978 点
铜币: 1126817 枚
贡献值: 0 点
注册时间: 2022-03-21
最后登录: 2024-02-18
0楼  发表于: 2022-03-27 14:17

高校教授涌入娱乐综艺会“高处不胜寒”吗?

  沈奕斐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原本只在学术圈或是小众播客、付费音频课活跃的高校教授、专家学者,不少都跨入了娱乐综艺中。
  综艺往往聚焦某一个知识领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可以拥有专业上的背书,同时,综艺节目需要话题和观点的输出,一些自带优质流量的小众领域的“网红”专家、学者,能够提炼出犀利的、易于传播的话题。
  许纪霖认为,刘擎做的事情是降维启蒙,“学院里的学者用的是一套语言,但在大众那个场域里面你必须用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来说话,实现降维启蒙。”
  虽然节目大众接受度高,但实际上,仍然是以一种被精英承包的形式,从上至下地传播更为被主流认可的知识。
  《中国有嘻哈》等综艺将小众圈层的狂欢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节目赛制、创作的过程、表演等中暗含着对整个说唱音乐制作的各个环节知识的呈现。在多档说唱综艺的“熏陶”下,一位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嘻哈音乐的人,貌似也能懂得选取beat、采样、写verse、写hook、编曲等一整套的流程,纯粹作为受众欣赏说唱音乐时,也能就beat、verse、hook、flow、编曲等元素说出个所以然来。
  而在信息大爆炸的当时当刻,对于年轻人而言,对于知识的渴求也前所未有,“知识”杂食的情况也愈发显现,他们既可以接受严肃的知识访谈节目,诸如《十三邀》,聆听专业人士、学者对世界的感悟;他们也愿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说唱,街舞、摇滚等更为多元且小众的知识。
  一方面,年轻人并不一定认可这种带有价值观的知识输出,身份上的差距,也让这些专业人士的观念,显得有些“高处不胜寒”。
  另一方面,综艺的本质仍然是娱乐,当高校教授从学术场走向大众媒介场时,这些擅长于使用学术化语句的知识分子,能否顺应节目的调性,恰如其分地输出适合传播的“金句”,同样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事实上,沈奕斐、戴锦华、罗翔等学者早已通过入驻B站等形式,渴望“破圈”,与当下的年轻人沟通交流。
☛ 1024社區区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电影2090 » 明星八卦